|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图目录 | 第9-10页 |
| 表目录 | 第10-12页 |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22页 |
| ·债信评级行业背景知识 | 第12-15页 |
| ·中国债信评级行业评级质量问题初探 | 第15-18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8-22页 |
| ·对评级行业的意义 | 第18-19页 |
| ·对投资者的意义 | 第19页 |
| ·对债券市场建设的意义 | 第19-20页 |
| ·对政府监管的意义 | 第20-2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2-26页 |
| ·对信用评级不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讨论 | 第22-24页 |
| ·评级机构评级质量评估的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6-34页 |
| ·如何评判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 | 第26-30页 |
| ·思路一:收益率与评级关系的拟合优度——R~2与回归残差 | 第27-29页 |
| ·思路二: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时的评级虚高问题 | 第29-30页 |
| ·评级质量影响因素 | 第30-34页 |
| ·影响因素:评级机构的国际合作 | 第30-31页 |
| ·影响因素:发行人与中介机构特征 | 第31-34页 |
| 4 研究设计 | 第34-48页 |
| ·模型1:收益率与评级关系的拟合优度——R~2与残差标准差 | 第34-39页 |
| ·模型2: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时的评级虚高 | 第39-44页 |
| ·模型2-1:验证更换评级机构时的评级虚高 | 第40-42页 |
| ·模型2-2:更换评级机构时评级虚高的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 ·研究方法总述 | 第44-48页 |
| 5 实证分析 | 第48-68页 |
| ·模型1:基于收益率与评级关系的方法 | 第48-57页 |
| ·数据资料描述 | 第48-49页 |
| ·模型整体效果 | 第49-50页 |
| ·基于收益率的方法:国际合作与评级质量 | 第50-53页 |
| ·基于收益率的方法:发行人所有制属性与评级质量 | 第53-55页 |
| ·基于收益率的方法:承销商排名与评级质量 | 第55-57页 |
| ·模型2: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与评级虚高 | 第57-66页 |
| ·数据资料描述 | 第57-58页 |
| ·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导致评级虚高的验证 | 第58-60页 |
| ·更换评级机构情形下的研究:国际合作与评级质量 | 第60-62页 |
| ·更换评级机构情形下的研究:发行人所有制属性与评级质量 | 第62-64页 |
| ·更换评级机构情形下的研究:承销商排名与评级质量 | 第64-66页 |
| ·实证分析小结 | 第66-68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