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水质评价论文

基于数据挖掘的洞庭湖水质评价预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水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12-13页
   ·水质预测方法研究现状第13-14页
 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4 研究内容及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5 论文组织第16-18页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第18-29页
 1 水质评价方法研究第18-23页
   ·指数评价法第18页
   ·主成分分析法第18-19页
   ·层次分析法第19-21页
   ·灰色关联法第21-23页
 2 水质预测方法研究第23-28页
   ·灰色聚类法第23-24页
   ·神经网络第24-26页
   ·回归分析第26-27页
   ·支持向量机第27-28页
 3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洞庭湖水质评价研究第29-51页
 1 研究区简介第29页
 2 数据来源第29-31页
 3 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第31-48页
   ·基于指数评价法水质评价研究第31-33页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水质评价研究第33-38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水质评价研究第38-42页
   ·基于灰色关联法水质评价研究第42-48页
 4 结果统计与分析第48-50页
   ·结果统计第48-49页
   ·综合比较分析第49-50页
 5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洞庭湖水质预测第51-62页
 1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的水质预测研究第51-55页
 2 基于BP神经网络—回归分析混合的水质预测研究第55-59页
   ·神经网络判别模型第55-56页
   ·BP神经网络-非线性回归混合预测第56-59页
 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质预测研究第59-60页
 4 结果分析第60-61页
 5 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基于GIS的洞庭湖水质预警平台设计第62-70页
 1 ArcView概述第62-63页
 2 研究思路及平台框架设计第63-64页
   ·研究思路第63页
   ·预警平台框架设计第63-64页
 3 平台功能设计第64-65页
 4 数据库设计第65-66页
   ·空间数据库设计第65页
   ·属性数据库设计第65-66页
   ·数据关联第66页
 5 模型库设计第66-69页
   ·模型的数据库文件第66-68页
   ·模型库中的模型第68-69页
   ·模型库管理第69页
 6 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3页
 1 主要结论第70-71页
   ·关于水质评价第70页
   ·关于水质预测第70-71页
   ·关于预警平台设计第71页
 2 不足与展望第71-73页
   ·不足之处第71页
   ·研究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作者简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满江红在不同氮、磷浓度及温度下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下一篇:面向长沙市发展规划的城市环境安全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