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特色化导向符号的研究--以河南省主要旅游景区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的对象 | 第11-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3-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2. 导向符号设计的理论基础及要素分析 | 第18-35页 |
·导向符号的符号学理论研究 | 第18-22页 |
·图形符号的分类 | 第19-21页 |
·文字符号的研究 | 第21-22页 |
·导向符号的设计方法研究 | 第22-30页 |
·图形与意义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 第22-26页 |
·图形与色彩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 第26-27页 |
·图形与图形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 第27-30页 |
·导向符号的传播学理论研究 | 第30-35页 |
·导向符号的传播者 | 第30-31页 |
·导向符号的传播内容 | 第31-32页 |
·导向符号的传播媒介 | 第32页 |
·导向符号的受众 | 第32-35页 |
3. 旅游景区特色化导向符号设计的建构 | 第35-48页 |
·旅游景区导向符号设计的概念及范畴 | 第35-38页 |
·旅游 | 第35页 |
·旅游文化 | 第35-36页 |
·旅游景区 | 第36-37页 |
·旅游景区特色化导向符号设计 | 第37-38页 |
·旅游景区导向符号分类 | 第38-39页 |
·按旅游景区导向符号的形态分 | 第38页 |
·按旅游景区导向符号的功能分 | 第38-39页 |
·旅游景区特色化导向符号的设计原则 | 第39-41页 |
·特色化导向符号的设计要符合国际标准化 | 第39-40页 |
·特色化导向符号的设计要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 第40页 |
·特色化导向符号的设计要凸显景区文化特色 | 第40页 |
·特色化导向符号的设计要符合大众审美 | 第40-41页 |
·特色化导向符号的设计要符合人性化关爱 | 第41页 |
·地域文化与旅游景区特色化导向符号设计 | 第41-48页 |
·地域性符号与旅游景区特色化导向符号设计的关系 | 第41-42页 |
·地域性符号的概念 | 第42-44页 |
·地域性符号的提取方法及原则 | 第44-48页 |
4. 河南省旅游景区特色化导向符号调查与研究 | 第48-68页 |
·中原文化概况 | 第48-51页 |
·中原文化特征 | 第48-50页 |
·中原文化的作用 | 第50-51页 |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状况及旅游资源概况 | 第51-53页 |
·河南省地理位置 | 第51-52页 |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 第52-53页 |
·河南省旅游资源概况 | 第53页 |
·河南省旅游景区特色化导向符号的调查及现状分析 | 第53-68页 |
·河南省旅游景区导向符号的设计现状 | 第53-61页 |
·河南省旅游景区导向符号的设计现状分析 | 第61-68页 |
5. 河南省主要旅游景区特色化导向符号设计实践 | 第68-85页 |
·河南省主要旅游景区文化分析及形象定位 | 第68-78页 |
·嵩山少林景区文化分析及形象定位 | 第68-71页 |
·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文化分析及形象定位 | 第71-74页 |
·龙门石窟景区文化分析及形象定位 | 第74-78页 |
·河南省主要旅游景区特色化导向符号的设计实践 | 第78-85页 |
·嵩山少林景区设计实践 | 第78-81页 |
·清明上河园景区设计实践 | 第81-83页 |
·龙门石窟景区设计实践 | 第83-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