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嘉祥县伊氏鼓吹班社调查与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缘起 | 第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 2 山东嘉祥鼓吹乐简述 | 第13-20页 |
| ·山东鼓吹乐的起源 | 第13-14页 |
| ·山东鼓吹乐的流派及分布 | 第14-16页 |
| ·嘉祥鼓吹乐的生存环境 | 第16-18页 |
| ·嘉祥鼓吹乐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 3 伊氏鼓吹班社之现状分析 | 第20-30页 |
| ·伊双来从艺小传 | 第20-22页 |
| ·班社人员和传承特点 | 第22-24页 |
| ·教育传承方式 | 第24-26页 |
| ·活动状况 | 第26-27页 |
| ·经济收入 | 第27-28页 |
| ·艺人的身份地位 | 第28-30页 |
| 4 伊氏鼓吹班社的表演特征 | 第30-42页 |
| ·乐器 | 第30-34页 |
| ·吹奏乐器 | 第30-33页 |
| ·打击乐器 | 第33页 |
| ·其他乐器 | 第33-34页 |
| ·乐队 | 第34-35页 |
| ·乐队编制 | 第34页 |
| ·演奏形式 | 第34-35页 |
| ·乐曲 | 第35-42页 |
| ·曲目来源 | 第35-36页 |
| ·乐曲运用 | 第36-37页 |
| ·乐曲分析 | 第37-42页 |
| 5 伊氏鼓吹班社与民间礼俗互为关系的阐述 | 第42-54页 |
| ·丧葬仪式 | 第42-46页 |
| ·婚礼仪式个案 | 第46-50页 |
| ·婚丧礼俗中鼓吹乐的功能分析 | 第50-54页 |
| 6 关于伊氏鼓吹班社的现时思考 | 第54-60页 |
| ·对鼓吹班社的“传承性”思考 | 第54-57页 |
| ·伊氏鼓吹乐班社透视出的传承问题 | 第54-56页 |
| ·引发的思考 | 第56-57页 |
| ·新元素的出现 | 第57-60页 |
| ·家什的新规格 | 第57-58页 |
| ·自我升级 | 第58-59页 |
| ·女演员的切入 | 第59-60页 |
| 结语 | 第60-62页 |
| 附录 | 第6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