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序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特点与管理 | 第10-28页 |
一、我国的对外援助工作及其发展 | 第10-20页 |
(一) 对外援助的含义 | 第10-12页 |
(二) 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三) 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特点 | 第15-20页 |
二、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管理和执行机制 | 第20-23页 |
(一) 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实施主体 | 第20-21页 |
(二) 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管理模式 | 第21-23页 |
(三) 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执行程序 | 第23页 |
三、我国对外援助的实施方式 | 第23-28页 |
(一) 成套项目 | 第23-24页 |
(二) 一般物资援助 | 第24页 |
(三) 技术合作 | 第24-25页 |
(四)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 第25页 |
(五) 援外医疗队 | 第25-26页 |
(六)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 第26页 |
(七) 援外志愿者 | 第26页 |
(八) 债务减免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我国对外援助法律制度及其完善原则 | 第28-44页 |
一、我国规范对外援助的法律制度 | 第28-30页 |
(一) 我国对外援助立法概况 | 第28页 |
(二) 我国规范对外援助的具体法律文件 | 第28-30页 |
二、我国对外援助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一) 尚无规范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行政法规 | 第30-31页 |
(二) 现有规章制度缺乏系统性体系建设 | 第31页 |
三、完善我国对外援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一) 对外援助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 | 第31页 |
(二) 对外援助法制化能够切实保证援助实施主体的合法权益 | 第31-32页 |
(三) 对外援助法制化是增强对外援助透明度和消除民众误解的必然选择 | 第32页 |
(四) 对外援助法制化能够保证援助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 | 第32页 |
(五) 对外援助法制化能够保证援外实施主体的稳定性 | 第32-33页 |
四、完善我国对外援助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3-44页 |
(一) 充分考虑对外援助工作及其立法和执法的特殊性 | 第33-37页 |
(二) 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对外援助法律制度的原则 | 第37-44页 |
第三章 构建我国对外援助法律制度的初步构想 | 第44-57页 |
一、我国对外援助法律应采用的立法形式 | 第44-45页 |
二、《对外援助条例》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 | 第45-55页 |
(一) 总则 | 第45-46页 |
(二) 对外援助工作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46-49页 |
(三) 对外援助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 第49-50页 |
(四) 对外援助的方式和类型 | 第50-51页 |
(五) 对外援助项目的管理与实施 | 第51-53页 |
(六) 对外援助援款的来源及其管理 | 第53-54页 |
(七) 法律责任 | 第54-55页 |
(八) 附则 | 第55页 |
三、对外援助的部门规章及应规范的内容 | 第55-57页 |
(一) 规范成套项目项下主要设备材料质量管理 | 第55-56页 |
(二) 建立援外项目后评估体制 | 第56页 |
(三) 建立成套项目优质工程评选机制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