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内生固氮菌的筛选与鉴定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生物固氮 | 第9页 |
·植物内生菌 | 第9-14页 |
·植物内生菌的概念 | 第9-10页 |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学作用 | 第10页 |
·研究植物内生菌的问题和展望 | 第10-11页 |
·固氮菌概念 | 第11页 |
·固氮菌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植物内生固氮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 | 第12-14页 |
·小麦的固氮作用研究进展 | 第14页 |
·生物固氮的机理 | 第14-15页 |
·生物固氮的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凯氏定氮法 | 第15页 |
·乙炔还原法(ARA) | 第15-16页 |
·~(15)N 示踪法 | 第16页 |
·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 第16页 |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小麦内生固氮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18-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材料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8页 |
·小麦内生固氮菌的分离 | 第19-20页 |
·小麦内生固氮菌的纯化 | 第20页 |
·高效固氮菌的筛选 | 第20-22页 |
·组合固氮作用 | 第22页 |
·细菌形态特征观察 | 第22-23页 |
·固氮菌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 | 第23-25页 |
·固氮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5-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37页 |
·小麦内生固氮菌的分离与筛选 | 第28-29页 |
·高效菌株的筛选 | 第29-31页 |
·组合固氮作用 | 第31页 |
·高效固氮菌 A4,H17 菌株的形态特征 | 第31-32页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32-33页 |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3-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培养条件对高效固氮菌生长特征的影响 | 第39-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材料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不同培养时间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 pH 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葡萄糖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氮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浓度 NaCl 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固氮菌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6-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种子的表面灭菌处理 | 第46页 |
·菌株的处理 | 第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项目测定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菌株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菌株对小麦幼苗高、次初生根长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0页 |
·后续研究与应用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