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 ·Al-Cu-Mg合金概述 | 第9-17页 |
| ·Al-Cu-Mg合金的发展以及应用 | 第9-12页 |
| ·Al-Cu-Mg合金的第二相粒子 | 第12-15页 |
| ·Al-Cu-Mg合金的时效析出相 | 第15-17页 |
| ·铝合金断裂韧性的研究 | 第17-23页 |
| ·铝合金的断裂机制 | 第17-19页 |
| ·铝合金的断裂韧性 | 第19-20页 |
| ·影响铝合金断裂韧性的因素 | 第20-23页 |
| ·铝合金疲劳性能的研究 | 第23-24页 |
| ·疲劳裂纹扩展 | 第23-24页 |
| ·疲劳裂纹扩展曲线 | 第24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 ·固溶工艺 | 第27页 |
| ·时效工艺 | 第27页 |
| ·性能测试 | 第27-29页 |
| ·硬度测试 | 第27页 |
| ·拉伸力学性能 | 第27页 |
| ·电导率测试 | 第27-28页 |
| ·断裂韧性测试 | 第28页 |
| ·疲劳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 ·分析测试手段 | 第29-31页 |
| ·DSC分析 | 第29页 |
| ·金相分析 | 第29页 |
| ·XRD分析 | 第29页 |
| ·EBSD分析 | 第29-30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30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双级固溶对Al-3.7Cu-1.6Mg合金组织和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31-45页 |
| ·合金轧制态DSC分析 | 第31-32页 |
| ·合金金相组织特征 | 第32-33页 |
| ·合金中过剩相分析 | 第33-36页 |
| ·TEM组织 | 第36-37页 |
| ·电导率测试 | 第37-38页 |
| ·室温拉伸性能 | 第38页 |
|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 第38-39页 |
| ·断口形貌 | 第39-42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2-44页 |
| ·固溶处理对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固溶处理对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预变形对Al-3.7Cu-1.6Mg合金组织和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45-57页 |
| ·Al-3.7Cu-1.6Mg合金显微组织 | 第45-47页 |
| ·Al-3.7Cu-1.6Mg合金金相组织 | 第45-46页 |
| ·Al-3.7Cu-1.6Mg合金TEM观察 | 第46页 |
| ·Al-3.7Cu-1.6Mg合金固溶后DSC分析 | 第46-47页 |
| ·Al-3.7Cu-1.6Mg合金自然时效硬度和电导率 | 第47-49页 |
| ·硬度 | 第47-48页 |
| ·电导率 | 第48-49页 |
| ·室温拉伸性能 | 第49-50页 |
| ·断裂韧性 | 第50-51页 |
| ·断口分析 | 第51-54页 |
| ·宏观断口 | 第51-52页 |
| ·微观断口 | 第52-54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54-56页 |
| ·预变形对合金电导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 ·预变形对合金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预变形及人工时效对Al-3.7Cu-1.6Mg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57-68页 |
| ·预变形对Al-3.7Cu-1.6Mg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57-65页 |
| ·宏观织构分析 | 第57-60页 |
| ·晶粒形貌及取向分析 | 第60-62页 |
|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 第62-63页 |
| ·断口形貌 | 第63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3-65页 |
| ·人工时效对Al-3.7Cu-1.6Mg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 ·室温拉伸性能 | 第65页 |
| ·TEM组织分析 | 第65-66页 |
|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 第66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