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SUMMARY | 第3-7页 |
| 表目录 | 第7-8页 |
| 图目录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 ·理论支持 | 第10-12页 |
| ·大学生村官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 2 甘肃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概况 | 第18-22页 |
| ·甘肃省农村社会经济概况 | 第18页 |
| ·甘肃省大学生村官发展概况 | 第18-22页 |
| ·甘肃省大学生村官选聘情况 | 第18-19页 |
| ·甘肃省大学生村官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 ·甘肃省大学生村官待遇和保障 | 第20-22页 |
| 3 甘肃省大学生村官调查分析 | 第22-37页 |
|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22-23页 |
| ·样本来源 | 第22页 |
|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 第22-23页 |
| ·样本大学生村官基本状况 | 第23-27页 |
| ·大学生村官求职动机 | 第23页 |
| ·大学生村官生活状况 | 第23-24页 |
| ·大学生村官工作状态 | 第24-25页 |
| ·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的工作 | 第25-26页 |
| ·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实际困扰 | 第26-27页 |
|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绩研究 | 第27-32页 |
| ·大学生村官自身成长的作用 | 第27-28页 |
| ·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28-32页 |
| ·构建模型评价 | 第32-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其他省份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先进经验 | 第35-37页 |
| 4 甘肃省大学生村官留村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2页 |
| ·研究假设 | 第37-38页 |
| ·变量描述 | 第38-39页 |
| ·大学生“村官”留村意愿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5 促进甘肃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2-45页 |
| ·政府主体 | 第42-43页 |
| ·健全科学选聘制度,完善选聘机制 | 第42页 |
| ·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村官效能 | 第42页 |
| ·健全法制,强化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 | 第42页 |
| ·科学规划,健全出口疏导机制 | 第42-43页 |
| ·社会主体 | 第43页 |
| ·高校注重倾斜,创造培育村官成长的环境 | 第43页 |
| ·媒体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认知 | 第43页 |
| ·科学认识使用,创造发挥村官效能的社会环境 | 第43页 |
| ·村官主体 | 第43-45页 |
| ·摆正心态,思想上岗 | 第43-44页 |
| ·摆正位置,加强修炼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附录 | 第50-56页 |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