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10页 |
插图 | 第8-9页 |
附表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16页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形成机制 | 第17-23页 |
·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界定 | 第17-19页 |
·银行体系脆弱性与银行体系稳定性 | 第17页 |
·银行危机、金融危机与银行稳定性 | 第17-19页 |
·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微观机理分析 | 第19-20页 |
·商业银行规模因素 | 第19页 |
·商业银行结构因素 | 第19-20页 |
·国际因素分析 | 第20页 |
·中观行业机制分析 | 第20-21页 |
·银行体系竞争 | 第20-21页 |
·金融脱媒 | 第21页 |
·宏观机制分析 | 第21-23页 |
·经济周期波动 | 第21-22页 |
·金融自由化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历次金融危机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23-30页 |
·1990 年日本金融危机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宏观经济影响因素 | 第23页 |
·国际影响因素 | 第23页 |
·中观行业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微观银行自身因素 | 第24页 |
·亚洲金融危机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汇率制度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25页 |
·美国次贷危机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25-27页 |
·宏观经济因素影响 | 第25-26页 |
·微观银行因素影响 | 第26-27页 |
·中观行业因素影响 | 第27页 |
·欧洲债务危机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宏观经济因素影响 | 第27-28页 |
·银行自身因素影响 | 第28页 |
·政策传导因素影响 | 第28-29页 |
·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总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测度 | 第30-39页 |
·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测度 | 第30-36页 |
·测算方法 | 第30-31页 |
·指标选取 | 第31-32页 |
·数据收集 | 第32页 |
·模型计算 | 第32-36页 |
·KMO 和 Bartlett 检验结果 | 第32-33页 |
·因子提取 | 第33-34页 |
·因子载荷矩阵的求解 | 第34-35页 |
·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测度 | 第35-36页 |
·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比较分析 | 第36-39页 |
·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变化趋势分析 | 第36-37页 |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程度比较 | 第37-39页 |
第五章 银行体系稳定性成因的实证分析 | 第39-51页 |
·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ADF 检验 | 第39页 |
·Johansen 协整检验 | 第39-40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0页 |
·指标选取 | 第40-41页 |
·指标分析 | 第41-46页 |
·实证分析 | 第46-51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46-47页 |
·Johansen 协整检验与长期均衡 | 第47-50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51-54页 |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相关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