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干冷地区民居建筑热环境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1-16页 |
| ·住宅热环境研究 | 第11-13页 |
| ·不同气候区的人体热舒适研究 | 第13-16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2 干热干冷地区民居现状研究 | 第18-30页 |
| ·干热干冷地区气候特征 | 第18-21页 |
| ·“干热干冷地区”概念引入 | 第18-19页 |
| ·我国干热干冷地区分布及气候特点 | 第19-20页 |
| ·干热干冷气候条件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干热干冷地区民居现状 | 第21-29页 |
| ·院落和建筑布局形式 | 第21-26页 |
| ·建筑构造类型及营建技术 | 第26-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3 民居热环境测试调研分析 | 第30-50页 |
| ·调研背景及研究方法 | 第30-39页 |
| ·调研对象的选择 | 第30-31页 |
| ·测试住宅概况 | 第31-38页 |
| ·测试仪器使用情况 | 第38-39页 |
| ·夏季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 第39-43页 |
| ·空气温度 | 第39-40页 |
| ·空气相对湿度 | 第40-42页 |
| ·黑球温度与空气温度 | 第42-43页 |
| ·室内风速 | 第43页 |
| ·冬季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 第43-47页 |
| ·空气温度 | 第44-45页 |
| ·空气相对湿度 | 第45-47页 |
| ·太阳辐射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50页 |
| 4 热环境人体适应性调研分析 | 第50-64页 |
| ·调研背景及研究方法 | 第50-52页 |
| ·调研对象 | 第50页 |
| ·调研的目的与内容 | 第50-51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 ·夏季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52-57页 |
| ·背景资料及室内热环境 | 第52页 |
| ·测点热环境实测分析 | 第52-53页 |
| ·居民对所处热环境适应性热舒适分析 | 第53-55页 |
| ·讨论 | 第55-57页 |
| ·冬季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57-63页 |
| ·背景资料及室内热环境 | 第57页 |
| ·测点热环境实测分析 | 第57-59页 |
| ·居民对所处热环境适应性热舒适分析 | 第59-61页 |
| ·讨论 | 第61-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5 改善干热干冷地区民居热环境的设计策略 | 第64-78页 |
| ·基地规划设计 | 第64-65页 |
| ·住区选址与布局 | 第64页 |
| ·建筑的朝向选择 | 第64-65页 |
| ·民居建筑单体设计 | 第65-69页 |
| ·建筑的平面与布局 | 第65-66页 |
|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 第66-68页 |
| ·建筑的通风设计 | 第68页 |
| ·庭院的绿化设计 | 第68-69页 |
| ·自然资源利用 | 第69-70页 |
| ·太阳能的利用 | 第69页 |
| ·蒸发冷却技术应用 | 第69-70页 |
| ·生物质能优化利用 | 第70页 |
| ·优化设计策略模拟分析 | 第70-76页 |
| ·优化方案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设置 | 第70-73页 |
|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73-76页 |
| ·小结 | 第76-7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