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坳陷东南部地区油气成藏要素及富集差异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4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现状及工区概况 | 第9-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工区概况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3页 |
| ·地层与沉积发育特征 | 第14-17页 |
| ·古近系和新近系 | 第15-17页 |
| ·第四系 | 第17页 |
| ·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 第17-23页 |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8-19页 |
| ·构造演化阶段 | 第19-23页 |
| 第三章 地质结构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第23-39页 |
| ·凹陷结构及构造样式 | 第23-27页 |
| ·凹陷的几何学特征 | 第23-25页 |
| ·构造样式 | 第25-27页 |
| ·断裂体系及活动特征 | 第27-31页 |
| ·断裂体系分析 | 第28页 |
| ·典型断层描述及主要断层活动性分析 | 第28-31页 |
| ·断层活动规律 | 第31页 |
| ·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第31-39页 |
| ·构造活动对盆地沉积的影响 | 第31-35页 |
| ·断裂活动周期对沉积旋回的控制 | 第35-36页 |
| ·构造迁移对沉积作用的影响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成藏要素对比研究 | 第39-53页 |
| ·临清坳陷东南部成藏要素对比 | 第39-46页 |
| ·烃源岩特征 | 第39-44页 |
| ·储层特征 | 第44-45页 |
| ·盖层特征 | 第45页 |
| ·生储盖组合 | 第45-46页 |
| ·东濮凹陷成藏要素对比 | 第46-53页 |
| ·烃源岩特征 | 第47-49页 |
| ·储层特征 | 第49-50页 |
| ·盖层特征 | 第50-51页 |
| ·生储盖组合特征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油气富集差异性对比 | 第53-69页 |
| ·油气富集差异性 | 第53-60页 |
| ·东濮凹陷与临清坳陷东部地区油气贫富差异 | 第53-57页 |
| ·东濮南北区油气贫富差异 | 第57-60页 |
| ·油气富集差异性的主控因素 | 第60-69页 |
| ·断裂体系控制油气在平面的宏观分布 | 第60-64页 |
| ·有效烃源岩分布和生油强度控制油气的富集 | 第64-65页 |
| ·盐-砂有利储盖组合控制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 | 第65-66页 |
| ·异常高压控制油气运移的方向 | 第66-69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