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 ·棉花黄萎病菌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棉花黄萎病菌的分类及寄主范围 | 第15-16页 |
|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 第16页 |
|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机理 | 第16-17页 |
|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的研究 | 第17-18页 |
|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 第17页 |
|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危害性 | 第17页 |
|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落叶机理 | 第17-18页 |
|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的形成原因 | 第18页 |
|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敲除技术在丝状真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22页 |
| ·丝状真菌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基因敲除的基本原理 | 第19页 |
| ·基因敲除的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敲除载体构建 | 第19-20页 |
| ·敲除载体的真菌转化 | 第20页 |
| ·目的敲除转化子的筛选 | 第20-21页 |
| ·转化子的鉴定 | 第21-22页 |
| ·问题及展望 | 第22页 |
| ·立题依据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棉花黄萎病菌菌株 Vd080 的生理特性 | 第23-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材料 | 第23-24页 |
| ·供试菌株 | 第23页 |
| ·鉴别寄主 | 第23页 |
| ·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3页 |
| ·培养基及其配制 | 第23-24页 |
| ·方法 | 第24-26页 |
|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 第24页 |
| ·单孢分离纯化 | 第24页 |
| ·致病力测定 | 第24-25页 |
| ·Vd080 分子检测 | 第25-26页 |
| ·致病型测定 | 第26页 |
| ·病原菌 Vd080 培养性状的观察 | 第26页 |
| ·生长速率测定 | 第26页 |
| ·产孢量测定 | 第26页 |
| ·毒素含量测定 | 第26页 |
| ·结果 | 第26-29页 |
| ·Vd080 的致病力 | 第26-27页 |
| ·Vd080 的致病型 | 第27-28页 |
| ·病原菌 Vd080 的培养性状 | 第28页 |
| ·病原菌 Vd080 菌落生长速率 | 第28-29页 |
| ·病原菌 Vd080 产孢量测定 | 第29页 |
| ·病原菌 Vd080 粗毒素分泌量 | 第29页 |
| ·讨论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Vd080 中致病相关基因 VdMFS1 克隆及拷贝数鉴定 | 第31-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 ·材料 | 第31页 |
| ·菌株 | 第31页 |
| ·试剂 | 第31页 |
| ·方法 | 第31-36页 |
| ·VdMFS1 基因克隆 | 第31-33页 |
| ·Vd080 拷贝数分析 | 第33-36页 |
| ·VdMFS1 蛋白功能预测 | 第36页 |
| ·结果 | 第36-40页 |
| ·VdMFS1 基因回收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36-37页 |
| ·阳性克隆的 PCR 鉴定 | 第37页 |
| ·测序结果分析 | 第37页 |
| ·Vd080 基因组 DNA 酶切及转膜结果 | 第37-38页 |
| ·探针标记效率 | 第38页 |
| ·VdMFS1 基因拷贝数分析 | 第38-39页 |
| ·VdMFS1 蛋白功能预测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VdMFS1 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41-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 ·方法 | 第41-43页 |
| ·UP、DOWN 和 HPH 的获得及序列验证 | 第41-42页 |
| ·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42-43页 |
| ·敲除载体的验证 | 第43页 |
| ·PCR 验证 | 第43页 |
| ·酶切验证 | 第43页 |
| ·结果 | 第43-46页 |
| ·UP、DOWN 和 HPH 测序比对结果 | 第43页 |
| ·pCB1302-UP PCR 验证和酶切鉴定 | 第43-44页 |
| ·pCB1302-UP-HPH PCR 验证和酶切鉴定 | 第44页 |
| ·pCB1302-UP-HPH-DOWN PCR 验证和酶切鉴定 | 第44-45页 |
| ·pCB1302-MFS PCR 验证和酶切鉴定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 VdMFS1 的敲除及其转化子初步鉴定 | 第47-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 ·材料 | 第47页 |
| ·菌株 | 第47页 |
| ·化学试剂及试剂盒 | 第47页 |
| ·培养基及其配制 | 第4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7页 |
| ·方法 | 第47-49页 |
| ·质粒 pCB1302-MFS 转化农杆菌 | 第47-48页 |
| ·基因敲除载体转化大丽轮枝菌 | 第48页 |
| ·VdMFS1 基因敲除转化子的筛选、获得和保存 | 第48-49页 |
| ·VdMFS1 基因敲除转化子的分子生物学验证 | 第49页 |
| ·结果 | 第49-50页 |
| ·质粒 pCB1302-MFS 转化农杆菌的验证 | 第49页 |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49-50页 |
| ·转化子分子鉴定 | 第50页 |
| ·讨论 | 第50-52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52-54页 |
|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 ·创新点 | 第52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