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课题研究的目地 | 第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现状 | 第8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8-9页 |
·水墨动画艺术研究方面 | 第8-9页 |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方面研究方面 | 第9页 |
·中国画设色艺术研究方面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9-11页 |
第二章 水墨动画艺术的出现与发展 | 第11-23页 |
·水墨动画艺术的出现 | 第11-12页 |
·水墨动画的概念及出现的背景 | 第11页 |
·水墨动画的制作手段及突出特点 | 第11-12页 |
·水墨动画的文化解读和艺术追求 | 第12-14页 |
·山水比德思想对水墨动画的影响 | 第12-13页 |
·道法自然和虚实相生思想对水墨动画的影响 | 第13-14页 |
·似与不似和虚空思想对水墨动画的影响 | 第14页 |
·从传统经典水墨动画片看水墨动画的发展 | 第14-19页 |
·传统水墨动画片的发展初期 | 第14-16页 |
·传统水墨动画片的发展中期 | 第16-17页 |
·传统水墨动画片的发展成熟期 | 第17-19页 |
·三维技术手段的出现使水墨动画有了新的发展潜力 | 第19-20页 |
·第一部三维水墨动画片的出现 | 第19-20页 |
·第一部三维水墨动画片的实现 | 第20页 |
·对第一部三维水墨动画片的解读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3页 |
第三章 中国画色彩观对水墨动画色彩应用的影响 | 第23-33页 |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 第23-24页 |
·中国传统绘画的起源 | 第23页 |
·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趣 | 第23-24页 |
·中国传统绘画的分科 | 第24页 |
·中国传统色彩观下的中国画设色艺术对水墨动画的影响 | 第24-28页 |
·朴素的赤色观 | 第24-25页 |
·四时五色-极具哲理性的色彩观 | 第25-28页 |
·中国画色彩的虚实美和意境美对水墨动画色彩的影响 | 第28-31页 |
·中国画色彩的虚实美对水墨动画色彩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中国画色彩的意境美对水墨动画色彩的影响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中国画设色的经典理论对水墨动画色彩应用的影响 | 第33-45页 |
·谢赫《六法论》的艺术诉求 | 第33-36页 |
·气韵生动与水墨动画的色彩氛围 | 第33页 |
·骨法用笔与水墨动画的色彩用笔 | 第33-34页 |
·应物象形与水墨动画的色彩之意向美 | 第34页 |
·经营位置与水墨动画色彩布局及运动 | 第34-35页 |
·传移摹写与水墨动画的色彩传移 | 第35页 |
·随类赋彩与水墨动画在色彩上的选用 | 第35-36页 |
·中国画设色艺术中的格法对水墨动画的影响 | 第36-43页 |
·章法对水墨动画的影响 | 第36-38页 |
·笔法对水墨动画的影响 | 第38-39页 |
·墨法对水墨动画的影响 | 第39-40页 |
·设色法对水墨动画的影响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中国画设色艺术在水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 第45-63页 |
·中国画设色艺术在二维水墨动画片中的应用 | 第45-52页 |
·在《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应用 | 第45-48页 |
·在《牧笛》中的应用 | 第48-50页 |
·在《山水情》中的应用 | 第50-52页 |
·中国画设色艺术在三维水墨动画片中的应用 | 第52-55页 |
·在《夏》中的应用 | 第52-54页 |
·在《鱼戏莲》中的应用 | 第54-55页 |
·三维水墨动画的新突破 | 第55-59页 |
·三维水墨动画片《绝笔》对水墨语言的新探索 | 第56页 |
·CCTV 相信品牌的力量三维水墨动画片头对水墨语言的新探索 | 第56-59页 |
·中国画设色艺术在水墨动画中色彩应用的美学旨要 | 第59-63页 |
·“布白”与“留白” | 第60页 |
·色彩的意境美 | 第60页 |
·“随类赋彩”与“随意赋彩” | 第60页 |
·色彩的空间美感 | 第60-61页 |
·色彩静态的用笔之美和动态的运动之美 | 第61页 |
·色彩的运动交融美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