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组管理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致谢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外现状 | 第15-16页 |
| ·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6-17页 |
| ·本论文的结构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锂电池特性与数学模型 | 第18-28页 |
| ·锂电池单体的基本特性 | 第18-19页 |
| ·锂电池结构 | 第18页 |
| ·锂电池化学特性 | 第18-19页 |
| ·锂电池充电特性 | 第19-21页 |
| ·锂电池充电方式 | 第19-20页 |
| ·锂电池 E-SOC 关系 | 第20页 |
| ·锂电池过度充电 | 第20-21页 |
| ·锂电池放电特性 | 第21-23页 |
| ·自放电特性 | 第22-23页 |
| ·温度特性 | 第23页 |
| ·锂电池数学模型 | 第23-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锂电池 SOC 估计与均衡管理 | 第28-38页 |
| ·SOC 定义 | 第28页 |
| ·SOC 估算方法 | 第28-33页 |
| ·开路电压法 | 第28-29页 |
| ·安培积分法 | 第29页 |
|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 第29-33页 |
| ·SOC 估计算法仿真 | 第33-36页 |
| ·锂电池组均衡管理策略 | 第36-37页 |
| ·能耗型均衡 | 第36页 |
| ·能量反馈型均衡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锂电池组的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 第38-49页 |
| ·锂电组管理系统基本架构 | 第38-39页 |
| ·处理器控制单元 | 第39-43页 |
| ·控制器最小系统 | 第39页 |
| ·供电电源 | 第39-40页 |
| ·系统复位电路 | 第40页 |
| ·系统外部晶振电路 | 第40-41页 |
| ·A/D 模块电路 | 第41-42页 |
| ·看门狗电路 | 第42-43页 |
| ·锂电池组工作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 ·电池单体充电电路 | 第43-44页 |
| ·电流检测 | 第44-45页 |
| ·电压检测 | 第45页 |
| ·温度检测 | 第45页 |
| ·显示电路 | 第45-46页 |
| ·通信接口电路 | 第46-48页 |
| ·RS485 接口 | 第46-47页 |
| ·CAN 通信 | 第47-48页 |
| ·均衡电路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锂电组的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 第49-63页 |
|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第49页 |
| ·系统程序整个框架 | 第49页 |
| ·采样数据读取与处理 | 第49-50页 |
| ·CAN 数据通信实现 | 第50-54页 |
| ·CAN 通信协议 | 第50-51页 |
| ·CAN 模块初始化 | 第51-52页 |
| ·CAN 报文发送 | 第52-53页 |
| ·CAN 报文接收 | 第53-54页 |
| ·均衡管理的软件实现 | 第54-55页 |
| ·充电管理的软件实现 | 第55-57页 |
| ·放电管理的软件实现 | 第57-58页 |
| ·SOC 估计软件实现 | 第58-59页 |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9-62页 |
| ·RS485 通信程序 | 第59页 |
| ·上位机界面设计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系统调试 | 第63-67页 |
| ·控制器接口电路调试 | 第63页 |
| ·通信接口调试 | 第63-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 ·总结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