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 第17-26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农村环境的内涵及特征 | 第17页 |
·污染治理的含义 | 第17-18页 |
·相关理论的启示 | 第18-23页 |
·公共池塘资源理论 | 第18-19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9-21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3页 |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农村环境污染危及群众生产生活健康 | 第23-24页 |
·农村环境污染动摇农业基础地位 | 第24页 |
·农村环境污染影响农村和谐稳定 | 第24-25页 |
·农村环境污染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 | 第25-26页 |
第3章 安乡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 第26-39页 |
·安乡县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 第26-29页 |
·安乡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状况 | 第29-32页 |
·上级检查突击治理 | 第29-30页 |
·群众举报民主治理 | 第30-31页 |
·制定规划逐步治理 | 第31页 |
·健全设施重点治理 | 第31-32页 |
·加强科技科学治理 | 第32页 |
·安乡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重临时监管轻长效机制 | 第32-33页 |
·重城市环保轻农村环保 | 第33-34页 |
·重典型惩处轻日常教育 | 第34页 |
·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与需求不匹配 | 第34-35页 |
·污染物处理方法不当 | 第35页 |
·安乡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存在的成因 | 第35-39页 |
·对农民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 第35-36页 |
·政府对农业生产面源污染重视不够 | 第36-37页 |
·对村镇企业环保监督管理不力 | 第37页 |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特殊难度 | 第37页 |
·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 第37-39页 |
第4章 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借鉴 | 第39-45页 |
·国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经验借鉴 | 第39-41页 |
·美国加强立法来遏制农村环境污染 | 第39页 |
·德国沼气工程变废为宝 | 第39-40页 |
·日本的“菱镇模式” | 第40-41页 |
·国内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经验借鉴 | 第41-45页 |
·浙江省长兴县农村环境治理中体制创新 | 第41-42页 |
·山东栖霞食用菌养殖模式的启示 | 第42-43页 |
·湖南永州市农村环境治理的经验 | 第43-45页 |
第5章 安乡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思考 | 第45-54页 |
·强化农民与企业环保意识 | 第45-47页 |
·增强农民参与意识 | 第45-46页 |
·增强村镇企业环保意识 | 第46-47页 |
·推动农村环保立法 | 第47-48页 |
·健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具体措施 | 第48-54页 |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 第48-49页 |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来控制面源污染 | 第49-50页 |
·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 第50-51页 |
·推广应用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 | 第51页 |
·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 第51-52页 |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和环境污染治理体系 | 第52页 |
·建立健全推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长效体制机制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