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贵州思南府的社会发展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5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 二、学术前史 | 第9-12页 |
| (一) 对明清贵州移民的研究 | 第10页 |
| (二) 有关清代贵州人口的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 (三) 明清贵州经济的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 (四) 清代贵州义学研究成果 | 第12页 |
| 三、研究框架与目标 | 第12-13页 |
| 四、方法与资料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明清贵州思南府概况 | 第15-23页 |
| 一、地形与气候 | 第15-18页 |
| 二、建置沿革 | 第18-20页 |
| 三、人口构成 | 第20-23页 |
| (一) 少数民族构成 | 第20-21页 |
| (二) 汉族移民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明清中央政府治理政策 | 第23-27页 |
| 一、改土归流前后—以贯之的羁縻政策 | 第23-24页 |
| 二、从羁縻到严加控制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明清思南府经济 | 第27-37页 |
| 一、农业发展 | 第27-30页 |
| 二、手工业 | 第30-33页 |
| (一) 官营矿冶业 | 第30-32页 |
| (二) 纺织业 | 第32-33页 |
| 三、商业 | 第33-37页 |
| (一) 思南府段乌江航运贸易 | 第33-35页 |
| (二) 城镇与集市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明清思南府社会风气与文教事业 | 第37-43页 |
| 一、社会风气变化 | 第37-38页 |
| 二、雅文化 | 第38-43页 |
| (一) 地方精英 | 第38-39页 |
| (二) 学校教育 | 第39-43页 |
| 结论 | 第43-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