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桃小食心虫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0页
   ·桃小食心虫的危害与防治第15-16页
     ·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第15-16页
     ·桃小食心虫的防治第16页
   ·国内外绿僵菌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第16-18页
     ·绿僵菌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绿僵菌的应用第17-18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绿僵菌的分离纯化和种属地位鉴定第20-29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自然染病的桃小食心虫越冬虫茧第20页
     ·菌株培养基第20页
     ·虫源——回接实验第20页
     ·菌株的获得第20-21页
     ·孢子悬液的制备第21页
     ·回接杀虫实验第21页
     ·菌落形态的观察第21页
     ·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观察第21页
     ·菌株在扫描电镜下的显微结构观察第21-22页
     ·菌株的分子鉴定第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7页
     ·菌株的分离纯化第22-23页
     ·回接实验第23-24页
     ·菌株形态鉴定第24-26页
     ·菌株分子鉴定第26-27页
   ·讨论第27-29页
第三章 绿僵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桃小食心虫的致病力研究第29-35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菌株来源第29页
     ·虫源第29页
     ·培养基第29页
     ·制备孢子悬浮液第29页
     ·菌粉制备第29-30页
     ·抗紫外能力第30页
     ·产孢量测定第30页
     ·孢子萌发率第30页
     ·菌株对桃小食心虫的杀虫实验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菌株的抗紫外能力第30-31页
     ·紫外照射前后对菌株产孢量的影响第31-32页
     ·孢子萌发率第32页
     ·不同浓度TSL06孢子悬液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致死率第32-34页
   ·讨论第34-35页
第四章 老熟桃小幼虫被绿僵菌感染后的致死效果及对其发育的影响第35-40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菌株来源第35页
     ·虫源第35页
     ·制备孢子悬浮液第35页
     ·对虫卵的致死实验第35页
     ·对结夏茧桃小食心虫的致死实验第35-36页
     ·对结冬茧桃小食心虫的致死实验第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39页
     ·绿僵菌对虫卵的致死情况第36-37页
     ·对结夏茧桃小食心虫的致死情况第37-38页
     ·对结冬茧桃小食心虫的致死情况第38-39页
   ·讨论第39-40页
第五章 菌株的野外宿存能力和野外防治实验第40-46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菌株来源第40页
     ·虫源第40页
     ·菌粉制备第40-41页
     ·菌株在土壤中的宿存能力第41页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菌株在土壤中的含量第41-42页
     ·对结冬茧桃小食心虫的野外致死实验第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平板法检测菌株在土壤中的宿存能力第42-43页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土壤中绿僵菌的菌株孢子数第43-44页
     ·野外致病性实验第44-45页
   ·讨论第45-46页
第六章 总结第46-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汾河上游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下一篇:同粒径两种纳米氧化物胁迫对三种绿藻的毒性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