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目的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其简评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土地利用规划 | 第21页 |
·村镇规划 | 第21页 |
·关于"协同" | 第21-22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23页 |
·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 | 第23-25页 |
3. 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发展现状 | 第25-36页 |
·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发展历程及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所处的地位 | 第26-27页 |
·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村镇规划发展现状 | 第30-36页 |
·我国村镇规划发展历程及体系结构 | 第30-32页 |
·村镇规划所处的地位 | 第32-33页 |
·村镇总体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3-34页 |
·村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6页 |
4. "两规"比较研究 | 第36-44页 |
·"两规"关系认识 | 第36-38页 |
·内在联系 | 第36-37页 |
·基本矛盾 | 第37-38页 |
·"两规"差异性比较 | 第38-42页 |
·"两规"目标、侧重点不同 | 第38页 |
·"两规"技术标准不同 | 第38-41页 |
·"两规"管理方式不同 | 第41-42页 |
·"两规"协同的必要性 | 第42-44页 |
·用地规模上需要协调,否则用地控制将无所适从 | 第42-43页 |
·用地调整的空间上具有从属性,需要达到相互一致的协同状态 | 第43页 |
·均以合理利用、节约用地为核心,决定了协同的必要性 | 第43页 |
·"两规"编制均有法律依据,应做到与其他规划相衔接 | 第43-44页 |
5. "两规"协同机制研究 | 第44-56页 |
·"两规"协同的法律依据 | 第44页 |
·"两规"协同的原则 | 第44-45页 |
·"两规"协同的切入角度 | 第45-48页 |
·从规划运作体系入手 | 第45-47页 |
·从规划行政体系入手 | 第47-48页 |
·"两规"协同的思路探索 | 第48-52页 |
·用镇域体系规划统筹"两规" | 第48-50页 |
·调整机构设置,探索"两规"一张图编制 | 第50-52页 |
·"两规"协同的可能途径 | 第52-56页 |
·完善规划的法律与制度 | 第52页 |
·加强技术规范的统一 | 第52-53页 |
·改进规划的观念与方法 | 第53-54页 |
·创新规划的管理与实施 | 第54-56页 |
6. 实证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为例 | 第56-76页 |
·郑店街概况 | 第56-57页 |
·区域概况 | 第56页 |
·自然条件 | 第56页 |
·行政区划与人口 | 第56页 |
·经济社会状况 | 第56-57页 |
·郑店街两规概况 | 第57-58页 |
·郑店街土地利用规划 | 第57页 |
·郑店街城乡规划 | 第57页 |
·积极筹划本轮"两规"合一编制 | 第57-58页 |
·郑店街总体规划的"两规"合一编制 | 第58-68页 |
·规划的主要依据 | 第58页 |
·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 第58-59页 |
·规划的一体化平台构建 | 第59-62页 |
·方案协同的主要做法 | 第62-68页 |
·规划主要成果及协同效果分析 | 第68-74页 |
·规划的主要成果 | 第68页 |
·协同的效果分析 | 第68-74页 |
·"两规"合一编制和实施的相关建议 | 第74-76页 |
·建立国土和规划管理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 第74页 |
·探索基于"两规"合一的规划实施保障制度 | 第74-75页 |
·适时修订规划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 | 第75-76页 |
7. 结语 | 第76-78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77页 |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