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 ·研究框架安排 | 第18-20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20-22页 |
| ·研究创新 | 第20页 |
| ·研究不足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页 |
| ·个人信贷风险评估理论 | 第22-24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我国P2P网络信贷风险分析 | 第26-37页 |
| ·P2P网络信贷的运作机理 | 第26-28页 |
| ·我国P2P网络信贷风险因素 | 第28-31页 |
| ·我国P2P网络信贷风险成因 | 第31-34页 |
| ·我国P2P网络信贷与传统个人信贷风险的比较分析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37-52页 |
| ·国内外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现状 | 第37-40页 |
| ·国外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现状 | 第37-38页 |
| ·国内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现状 | 第38-40页 |
| ·典型个人信贷风险评估方法 | 第40-45页 |
|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评估 | 第40-43页 |
| ·基于德国ICP微贷技术的个人信贷风险评估 | 第43-44页 |
| ·美国FICO个人信用评分法 | 第44-45页 |
| ·典型个人信贷风险评估方法的比较与优选 | 第45-52页 |
| ·典型个人信贷评估方法基本特性的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 ·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方法的优选 | 第46-49页 |
| ·所选信贷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的缺陷 | 第49-52页 |
| 第五章 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方法改进 | 第52-71页 |
| ·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方法改进框架和思路 | 第52-53页 |
| ·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方法改进框架 | 第52页 |
| ·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方法改进思路 | 第52-53页 |
| ·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方法改进 | 第53-67页 |
| ·债务人风险评级 | 第53-64页 |
| ·贷款人投资分散度 | 第64-65页 |
| ·网贷平台赔付机制 | 第65-67页 |
| ·P2P网络信贷风险评估方法实例验证 | 第67-71页 |
| ·数据来源 | 第67-68页 |
| ·评估结果 | 第68-69页 |
| ·评估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总结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附录A 英国P2P网贷平台Lending Club统计数据 | 第77-78页 |
| 附录B 债务人资信评级指标重要性调查表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