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一) 选题来源 | 第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三) 创新点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电视问政”栏目创办与发展 | 第15-22页 |
第一节 电视问政的发展 | 第15-19页 |
一、电视问政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电视问政”栏目的发展历程与演变 | 第16-19页 |
第二节 电视问政的内在含义 | 第19-22页 |
一、电视问政是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全方位创新 | 第19页 |
二、电视问政是舆论监督的重要体现 | 第19-20页 |
三、电视问政是民主协商的成功范例 | 第20页 |
四、电视问政是媒体问责与公民问责的联动之举 | 第20页 |
五、电视问政是政府传播策划的题中之义 | 第20-21页 |
六、电视问政是倒逼“新闻执政”的全新探索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电视问政”栏目的品牌化概述 | 第22-33页 |
第一节 电视栏目品牌化的一般解析 | 第22-27页 |
一、品牌及品牌战略 | 第22-24页 |
二、基于“品牌生命周期”理论的电视栏目品牌打造 | 第24-25页 |
三、基于“受众使用与满足”导向的电视栏目品牌化定位 | 第25-26页 |
四、品牌建设对电视栏目发展的重要影响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栏目的具体案例分析 | 第27-31页 |
一、“电视问政”情况概述 | 第27-28页 |
二、“电视问政”栏目的独到之处 | 第28-30页 |
三、“电视问政”栏目的不足之处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电视问政”栏目的品牌化意义 | 第31-33页 |
一、“电视问政”品牌化的现实意义 | 第31-32页 |
二、“电视问政”品牌化的社会价值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单一电视传播模式下“电视问政”的品牌构建策略 | 第33-41页 |
第一节 “电视问政”的品牌创建 | 第33-36页 |
一、建立品牌核心价值 | 第33-34页 |
二、明确节目定位,强化品牌意识 | 第34页 |
三、凸显品牌栏目个性化 | 第34-36页 |
第二节 “电视问政”的品牌经营与维护 | 第36-38页 |
一、创立品牌文化,培养受众的品牌忠诚 | 第36页 |
二、创新传播方式,扩大品牌影响 | 第36-37页 |
三、开展品牌整合营销,提高品牌价值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电视问政”的品牌延伸 | 第38-41页 |
一、深度挖掘品牌价值,形成经济效益的“价值链” | 第38-39页 |
二、借助品牌美誉度,降低新节目入市成本 | 第39页 |
三、跨媒体联动,实现合作共赢 | 第39-40页 |
四、增值“问政”品牌,促进频道整体形象提升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多元数字网络环境下“电视问政”栏目的创新与模式重构 | 第41-48页 |
第一节 “电视问政”栏目与新媒体的初融 | 第41-43页 |
一、内台内网捆绑发展 | 第41页 |
二、内台外网的延伸合作 | 第41-42页 |
三、多媒体终端交叉与融合发展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新媒体模式下发展的“电视问政”模式创新 | 第43-44页 |
一、“内容为王”由单一屏幕向“网络平台+屏幕”转变 | 第43页 |
二、多向传播的新媒体联动 | 第43-44页 |
三、品牌一体化建设 | 第44页 |
第三节 “电视问政”的全媒体重构 | 第44-48页 |
一、理念转变:消除新旧媒体的文化隔阂 | 第44-45页 |
二、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的扶持和激励 | 第45页 |
三、运营模式:交互式全媒体运营 | 第45-47页 |
四、人才培养:全面吸收与多渠道培养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