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医疗:集体经济下的医疗实践--以湖南省湘西州溪州村为个案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源起与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合作医疗的概念解释 | 第15-17页 |
(一) 词典解释 | 第15-16页 |
(二) 政策解释 | 第16-17页 |
四、溪州村个案简介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合作医疗的建立 | 第19-25页 |
一、国家发展的需要 | 第19-21页 |
(一) 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 第19页 |
(二) 集体经济的建立 | 第19-20页 |
(三) 医疗保健的出台 | 第20-21页 |
二、农民的实际需要 | 第21-23页 |
(一) 缺医少药 | 第21页 |
(二) 自救需要 | 第21-22页 |
(三) 互助共济 | 第22-23页 |
三、农村工作的需要 | 第23-25页 |
(一) 上级领导的指示 | 第23页 |
(二) 县级领导的推广 | 第23-24页 |
(三) 大队干部的动员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合作医疗的开展 | 第25-35页 |
一、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 第25-29页 |
(一) 资金的筹集 | 第25-27页 |
1. 个人交一点 | 第25页 |
2. 集体提一点 | 第25-26页 |
3. 政府补一点 | 第26-27页 |
(二) 资金的管理 | 第27-29页 |
1. 单一公社管理 | 第27页 |
2. 就医费用日清月结 | 第27-28页 |
3. 医药账目定期公布 | 第28-29页 |
二、赤脚医生的群体发展 | 第29-31页 |
(一) 赤脚医生的形成 | 第29-30页 |
(二) 培训学习 | 第30页 |
(三) 工作内容 | 第30-31页 |
三、“三土四自”运动的兴起 | 第31-32页 |
(一) 自种 | 第31页 |
(二) 自采 | 第31-32页 |
(三) 自制 | 第32页 |
(四) 自用 | 第32页 |
四、合作医疗保障机制 | 第32-35页 |
(一) “一级一级往上送” | 第32-33页 |
(二) “保小病保不了大病” | 第33页 |
(三) “只管看病不报药费”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合作医疗之合作 | 第35-40页 |
一、独立个体成为组织成员 | 第35-36页 |
(一) 个体与个体 | 第35页 |
(二) 医疗合作组织与成员 | 第35-36页 |
二、个人身份转变为组织负责人 | 第36-37页 |
(一) 个人身份的终结 | 第36页 |
(二) 正式组织负责人 | 第36-37页 |
三、社员之间的平等和相互性 | 第37-38页 |
(一) 互助合作 | 第37页 |
(二) 公平公正 | 第37-38页 |
四、村庄外合作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合作医疗的瓦解 | 第40-47页 |
一、国家退出集体弱化 | 第40-42页 |
(一) 集体经济弱化 | 第40-41页 |
(二) 政府投资减弱 | 第41页 |
(三) 新的保障制度出现 | 第41-42页 |
二、农村医疗市场化出现 | 第42-44页 |
(一) 从赤医到乡医 | 第42页 |
(二) 医务人员的流失 | 第42-43页 |
(三) 各级卫生室的变化 | 第43-44页 |
三、合作医疗内部管理混乱 | 第44-47页 |
(一) 内部财政问题积累 | 第44-45页 |
(二) 社员心理认识误区 | 第45页 |
(三) 干部动员热情递减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47-51页 |
一、合作医疗:集体经济背景下的医疗合作 | 第47页 |
二、合作医疗实践的主导因素 | 第47-49页 |
(一) 社会结构的变迁 | 第47-48页 |
(二) 集体经济的保障 | 第48页 |
(三) 政治运动的推动 | 第48-49页 |
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量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