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7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选题背景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研究的难点 | 第16页 |
2、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舆情应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17-26页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17-21页 |
1、群体性事件 | 第17-18页 |
2、舆情 | 第18-19页 |
3、政府舆情应对 | 第19-20页 |
4、地方政府 | 第20-21页 |
(二) 理论依据 | 第21-26页 |
1、公共管理学 | 第21-23页 |
2、传播学 | 第23-25页 |
3、危机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二、群体性事件中政府舆情应对的案例分析 | 第26-36页 |
(一) 事件生成机制及传播路径分析 | 第26-31页 |
1、江苏启东事件 | 第26-29页 |
2、四川什邡事件 | 第29-31页 |
(二) 案例事件舆情分析 | 第31-36页 |
1、政府舆情应对的主体 | 第31-32页 |
2、政府舆情应对的客体 | 第32-33页 |
3、政府舆情应对手段 | 第33-34页 |
4、政府舆情应对的结果 | 第34-36页 |
三、群体性事件中政府舆情应对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 | 第36-45页 |
(一) 面临的挑战 | 第36-42页 |
1、宏观层面分析 | 第36-38页 |
2、中观层面分析 | 第38-41页 |
3、微观层面分析 | 第41-42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42-45页 |
1、地方政府对舆情应对存在错误的价值认知 | 第42-43页 |
2、地方政府舆情应对中角色定位出现偏差 | 第43页 |
3、舆情应对的技术架构不够健全 | 第43-44页 |
4、利益冲突导致社会不满群体的存在 | 第44-45页 |
四、群体性事件中政府舆情应对策略 | 第45-52页 |
(一) 地方政府在群体性事件舆情应对中的政府工作理念应对策略 | 第45-47页 |
1、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 | 第45页 |
2、加强沟通,建设民主与法制政府 | 第45-46页 |
3、重塑诚信政府、透明政府形象 | 第46-47页 |
(二) 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舆情应对的机制应对策略 | 第47-49页 |
1、建立舆情收集机制 | 第47页 |
2、健全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 | 第47-48页 |
3、完善舆情引导机制 | 第48-49页 |
(三) 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舆情应对的媒体应对策略 | 第49-52页 |
1、传统媒体应对策略 | 第49-50页 |
2、新兴媒体应对策略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