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财富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逻辑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逻辑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马克思财富观的形成及发展 | 第17-27页 |
·历史背景 | 第17-18页 |
·理论来源 | 第18-23页 |
·威廉·配第的财富思想 | 第18-19页 |
·亚当·斯密的财富思想 | 第19-20页 |
·大卫·李嘉图的财富思想 | 第20-21页 |
·黑格尔的财富思想 | 第21-22页 |
·圣西门的财富思想 | 第22-23页 |
·形成历程 | 第23-27页 |
·初步显现 | 第23-25页 |
·系统阐述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马克思财富观的基本内容 | 第27-47页 |
·财富的内涵 | 第27-29页 |
·财富是具有“剩余效应”的“使用价值” | 第27-28页 |
·财富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 | 第28-29页 |
·财富的本质在于财富的主体力量的确证 | 第29-30页 |
·财富的来源 | 第30-33页 |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决定力量 | 第30-31页 |
·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 第31-33页 |
·财富的分配 | 第33-35页 |
·物质生产资料的分配 | 第33-34页 |
·剩余产品的分配 | 第34-35页 |
·财富的尺度 | 第35-37页 |
·以劳动为尺度衡量财富 | 第35-36页 |
·以人的发展为尺度衡量财富 | 第36-37页 |
·财富与人的存在及其发展 | 第37-47页 |
·财富与人的存在 | 第38-43页 |
·财富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43-47页 |
第四章 马克思财富观的当代价值 | 第47-52页 |
·确立“以人为本”的正确财富观的理论指南 | 第47-48页 |
·消除资本主义的绝对“物本”财富观的思想武器 | 第48-50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