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法律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导论第11-13页
 一、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第11-13页
  (一)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第一章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概述第13-20页
 第一节 公共企事业单位的涵义及分类第13-15页
  一、 公共企事业单位的涵义及特征第13-14页
  二、 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分类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4-15页
 第二节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特殊性第15-17页
  一、 与一般企业信息公开的区别第15-17页
  二、 与行政机关信息公开的区别第17页
 第三节 对《条例》第 37 条的解读第17-20页
第二章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意义及理论基础第20-23页
 第一节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意义第20-21页
  一、 保障公民权利第20页
  二、 实现政府良好监管第20-21页
 第二节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一、 公平正义理论第21页
  二、 国民主权理论第21-22页
  三、 公共服务社会化趋势第22-23页
第三章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现状及问题第23-31页
 第一节 现有立法内容的不完善第23-27页
  一、 义务主体的界定第23-24页
  二、 公开内容和程序的争议第24-26页
  三、 公开方式第26-27页
 第二节 政府职责履行不到位第27-29页
  一、 行政不作为第28页
  二、 监管俘获第28-29页
 第三节 司法救济的缺位第29-31页
第四章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之探析第31-48页
 第一节 第37 条义务主体的适用要件第31-33页
  一、 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公共性”与“企业性”第31-32页
  二、 “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特定内涵第32-33页
 第二节 公开内容和程序第33-38页
  一、 公开内容的理念第33-34页
  二、 公开的具体内容第34-38页
   (一) 重点公开的内容第35-36页
   (二) 依申请公开中申请主体资格的设置第36-37页
   (三) 公开与保密的权衡第37-38页
 第三节 公开方式第38-41页
  一、 主动公开的方式第38-40页
   (一) 政府门户网站中设“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专栏”第38-39页
   (二) 依据信息特点确定公开方式第39-40页
  二、 依申请公开的方式第40-41页
 第四节 政府职责之履行第41-44页
  一、 制定统一的实施细则第41-42页
  二、 公共企事业单位与监管机构的信息分工第42-43页
  三、 合同监管的引入第43-44页
 第五节 救济渠道第44-48页
  一、 诉讼主体被告资格的确立第44-45页
   (一) 行政主体资格的探讨第44-45页
   (二) 信息公开行为的诉讼定性第45页
  二、 行政契约的第三方救济第45-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开复制度研究
下一篇:香港特区“双非”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