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制度研究--以公诉案件为视角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的基本理论 | 第11-18页 |
·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的概念 | 第11-13页 |
·与刑事调解的区别 | 第12页 |
·与侦查程序中刑事和解的区别 | 第12-13页 |
·与审查起诉程序中刑事和解的区别 | 第13页 |
·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基本理论 | 第13-18页 |
·恢复性司法理论 | 第14-15页 |
·平衡理论 | 第15页 |
·叙说理论 | 第15-16页 |
·和谐社会理论 | 第16-17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论 | 第17-18页 |
2 主要国家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制度的考察 | 第18-26页 |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审判程序中的刑事和解 | 第18-22页 |
·美国 | 第18-20页 |
·英国 | 第20-21页 |
·新西兰 | 第21-22页 |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审判程序中的刑事和解 | 第22-26页 |
·德国 | 第22-24页 |
·俄罗斯 | 第24-25页 |
·意大利 | 第25-26页 |
3 我国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我国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的立法规定 | 第26-27页 |
·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的条件和案件范围 | 第26-27页 |
·审判程序中当事人和解的方式和适用效果 | 第27页 |
·我国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适用范围过窄 | 第27-28页 |
·和解的主持者和参加者过于模糊 | 第28-29页 |
·和解的启动与方式不便操作 | 第29-30页 |
·和解协议的效力与救济不完善 | 第30页 |
·和解期限不明确 | 第30-31页 |
·和解过程的监督不够 | 第31-32页 |
4 我国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 | 第32-41页 |
·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32-34页 |
·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微刑事案件 | 第32-33页 |
·相对较重的刑事案件 | 第33页 |
·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犯罪的案件 | 第33页 |
·禁止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 | 第33-34页 |
·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的主持者和参加者 | 第34-35页 |
·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的具体流程 | 第35-38页 |
·和解程序的启动 | 第35页 |
·和解前的准备 | 第35-36页 |
·正式和解程序 | 第36页 |
·和解协议的履行 | 第36-37页 |
·和解协议的效力及救济 | 第37-38页 |
·对和解的监督 | 第38页 |
·建立审判程序中刑事和解制度的配套措施 | 第38-41页 |
·完善法律援助机制 | 第38-39页 |
·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 第39页 |
·建立帮教机制 | 第39-40页 |
·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