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永磁同步电机模糊控制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原理 | 第16-33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18-24页 |
| ·坐标变换 | 第18-20页 |
| ·数学建模 | 第20-21页 |
| ·CORDIC 算法 | 第21-24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 | 第24-25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 第25-30页 |
| ·永磁同步电机测速原理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模糊控制原理 | 第33-43页 |
| ·模糊控制概述 | 第33页 |
| ·模糊控制系统 | 第33-35页 |
| ·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 ·系统组成 | 第34-35页 |
| ·主要特点 | 第35页 |
| ·模糊控制器结构 | 第35-38页 |
| ·模糊 PI 控制器 | 第38-42页 |
| ·PI 控制系统 | 第38页 |
| ·模糊 PI 控制系统 | 第38-39页 |
| ·模糊 PI 控制参数自整定规则 | 第39-41页 |
| ·控制系统的 SIMULINK 实现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43-51页 |
| ·硬件描述语言概述 | 第43-46页 |
| ·VHDL 语言 | 第43-45页 |
| ·Verilog HDL 语言 | 第45页 |
| ·VHDL 与 Verilog HDL 对比 | 第45-46页 |
| ·Quartus II 开发平台 | 第46-47页 |
| ·FPGA 设计方案 | 第47-50页 |
| ·系统设计流程 | 第47-48页 |
| ·系统设计方案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永磁同步电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 第51-91页 |
|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第51-53页 |
| ·模糊 PI 控制器设计 | 第53-66页 |
| ·硬件部分 | 第53-57页 |
| ·软件部分 | 第57-63页 |
| ·控制器分析 | 第63-66页 |
| ·三闭环设计 | 第66-72页 |
| ·电流环模块 | 第66-69页 |
| ·速度环模块 | 第69-71页 |
| ·位置环模块 | 第71-72页 |
| ·数学变换设计 | 第72-76页 |
| ·Clarke 变换模块 | 第72-73页 |
| ·Park 变换模块 | 第73-75页 |
| ·Park 逆变换模块 | 第75-76页 |
| ·SVPWM 模块设计 | 第76-81页 |
| ·模数转换模块设计 | 第81-82页 |
| ·正交解码模块设计 | 第82-88页 |
| ·M/T 测速法模块设计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6章 模糊控制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91-93页 |
| ·系统调试 | 第91页 |
| ·系统结果与分析 | 第91-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结论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2页 |
| 附录 | 第102-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