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家笔下的观音像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s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研究对象 | 第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创新点 | 第9页 |
·题目的界定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观音像的艺术渊源 | 第10-24页 |
·佛教艺术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 第10-13页 |
·绘画内容的丰富 | 第10-11页 |
·绘画技法的发展 | 第11页 |
·中国最初的三大佛教画家及四家样的形成 | 第11-13页 |
·佛教艺术观音像的由来及形态嬗变 | 第13-17页 |
·观音形象的由来 | 第13-14页 |
·观音像形态嬗变 | 第14-17页 |
·观音像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 第17-24页 |
·壁画 | 第17-19页 |
·卷轴画 | 第19-21页 |
·版画 | 第21-22页 |
·唐卡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文人画家与观音不解的情怀 | 第24-41页 |
·文人绘画的缘起及发展形态 | 第24-28页 |
·关于文人绘画的缘起及文人画家的分类 | 第24-25页 |
·文人画家的发展形态 | 第25-27页 |
·文人画家的分类 | 第27-28页 |
·佛教思想对文人画家审美情趣的影响 | 第28-34页 |
·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28-30页 |
·审美思想的趋向 | 第30-33页 |
·绘画题材的选择 | 第33-34页 |
·观音成为文人画家钟爱的表现对象 | 第34-41页 |
·观音赞 | 第34页 |
·文人喜爱观音像之原因 | 第34-41页 |
第三章 文人笔下“独具风格”的观音画像 | 第41-63页 |
·文人钟爱的观音画题 | 第41-48页 |
·水月观音 | 第41-42页 |
·白衣观音 | 第42-44页 |
·鱼篮观音 | 第44-46页 |
·杨柳枝观音 | 第46-47页 |
·送子观音 | 第47-48页 |
·文人士大夫画观音 | 第48-51页 |
·“放浪形骸”的文人画观音 | 第51-58页 |
·禅僧画观音 | 第58-61页 |
·补遗 | 第61-6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著作、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