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填料人工湿地异位净化河水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水体富营养化概述 | 第10-12页 |
·洱海流域的富营养化状况 | 第12-13页 |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的主要管理方法 | 第13-16页 |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的主要工程技术方法 | 第16-19页 |
·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云南红土简介 | 第19-20页 |
·论文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第二章 仪器设备与分析方法 | 第24-28页 |
·仪器、设备及药剂 | 第24-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水质常规指标检测与分析 | 第26-27页 |
·植物氮磷含量测定 | 第27页 |
·红土填料的磷形态分析 | 第27页 |
·其他主要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红土除磷填料的研究 | 第28-4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红土粉末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焙烧温度、时间对红土除磷性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原红土及焙烧红土的磷吸附动力学 | 第32-33页 |
·原红土及焙烧红土的磷吸附等温线 | 第33-35页 |
·焙烧对红土除磷性能影响的机理探究 | 第35-38页 |
·红土颗粒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红土颗粒除磷的条件优化 | 第38-41页 |
·红土填料的磷吸附性能 | 第41-44页 |
·反应条件对红土除磷的影响分析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人工湿地的构建 | 第47-53页 |
·人工湿地填料的配置 | 第47页 |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 第47-49页 |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标准 | 第47-48页 |
·洱海流域当地湿地植物调查及选择 | 第48-49页 |
·系统的布局和配套工程布置 | 第49页 |
·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 | 第49-52页 |
·人工湿地调节参数的设置 | 第52-53页 |
第五章 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分析 | 第53-71页 |
·试验前期黑泥沟水质监测结果 | 第53-55页 |
·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 第55-62页 |
·物理指标情况 | 第55-56页 |
·磷的去除分析 | 第56-59页 |
·氮的去除 | 第59-61页 |
·CODMN的去除 | 第61-62页 |
·人工湿地系统内部污染物的转化过程研究 | 第62-66页 |
·湿地系统内部物理参数变化情况 | 第62-63页 |
·湿地系统内部磷浓度的变化 | 第63-64页 |
·湿地系统内部各形态氮浓度变化和转化情况 | 第64-66页 |
·湿地系统内部CODMN的变化情况 | 第66页 |
·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的氮磷吸附量 | 第66-68页 |
·人工湿地系统中填料对磷的吸附量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建议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