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

生态隐喻下的姜夔诗词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20页
 一、 选题缘起第11-13页
 二、 近三十年姜夔诗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第13-16页
 三、 “生态隐喻”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的学理意义第16-17页
 四、 本文研究的方法论构想第17-20页
上编 时空生态第20-119页
 第一章 生存生态: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长在江淮间第20-38页
  第一节 文本存在与生命流程的同形同构第20-32页
  第二节 艺术人生的悲剧底色第32-34页
  第三节 时间溯源与姜夔诗词历史价值重估第34-38页
 第二章 系统生态:想见红尘乌帽底,几多怀玉不知名第38-55页
  第一节 环太湖文化生态圈第38-44页
  第二节 从“关系论”看姜夔诗词成长的有机环境第44-48页
  第三节 谱牒文化视域下的姜夔文学基因考论第48-55页
 第三章 江湖生态: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第55-85页
  第一节 江南“子地域”的城市文学质性第55-59页
  第二节 山程水驿中的江南民俗第59-66页
  第三节 合肥:边城里的情感“围城”第66-75页
  第四节 从宋代科举探究姜夔之“漂”第75-79页
  第五节 “清客”形态辨正第79-85页
 第四章 政治生态:万树簪花满御街,圣人先自景灵回第85-94页
  第一节 从京畿文学说起第85-86页
  第二节 临安的“行都——帝都气象”第86-90页
  第三节 姜夔与遗民词人的杭州诗词比较第90-94页
 第五章 文学生态: 格律精严故不磨,姜张门户自嵯峨第94-119页
  第一节 南宋诗史嬗递轨迹及文化特性分析第94-97页
  第二节 雅词昆仑——兼论白石词的“精品现象”第97-102页
  第三节 姜夔不同时期诗风、词风的演进第102-109页
  第四节 姜词“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接受起伏第109-119页
下编 心灵生态第119-204页
 第六章 淑世心态:晴窗日日拟雕虫,惆怅明时不易逢第120-140页
  第一节 不忘君国的诗意旅人第120-126页
  第二节 “臣妾心理”探蠡第126-130页
  第三节 《大乐议》的干政倾向与待沽意识第130-135页
  第四节 “拒赠梁溪”考辨第135-140页
 第七章 隐逸心态:而今渐欲抛尘世,未了菟裘一怅然第140-162页
  第一节 姜夔的“跨时代印象”第140-146页
  第二节 “白石道人”:奢华的“内丹式”逍遥游第146-151页
  第三节 “陆龟蒙情结”及成因探赜第151-155页
  第四节 羽扇风·绿阴中·人间事·数点红——《自题画像》考释第155-162页
 第八章 流寓心态: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第162-178页
  第一节 物理场向心理场的同步转化第162-166页
  第二节 不同地域的“氛围移情”第166-171页
  第三节 游记诗词山水灵境的情感指归第171-178页
 第九章 向光心态: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第178-192页
  第一节 姜夔的向光心理第178-183页
  第二节 姜夔的寒冷词心第183-186页
  第三节 心理紊流中的求稳祈向第186-192页
 第十章 创作心态:姜郎未仕不求田,依赖生涯九万笺第192-204页
  第一节 从宫廷到市野:词人群体的身份嬗变第192-195页
  第二节 鬻字卖文是姜夔创作的可持续内驱力第195-199页
  第三节 从传播学视角解读姜夔诗词的应社属性第199-204页
结语第204-207页
附表第207-222页
参考文献第222-2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30-231页
导师及论文作者简介第231-232页
后记第232-233页

论文共2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典化写作”向“市场化写作”的“历史蜕变”--2000-2010:长篇小说的“新10年调适”
下一篇:新时期现代汉语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