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28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3-15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9页 |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 第21-28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 ·研究的知识借鉴 | 第24-28页 |
| 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 第28-43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效用 | 第28-36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 第28-30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 | 第30-36页 |
|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特征 | 第36-43页 |
|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 第36-38页 |
|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 第38-43页 |
| 3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类型、形式和原则 | 第43-55页 |
|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容 | 第43-46页 |
|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种类区分 | 第46-48页 |
|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形式 | 第48-51页 |
| ·课堂内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 第49-50页 |
| ·课堂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 第50-51页 |
|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原则 | 第51-55页 |
| ·从实际出发,实践出真知 | 第51-53页 |
| ·保持载体的自身性质并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 第53-55页 |
| 4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 第55-68页 |
|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55-61页 |
| ·教育者和受教者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存在不足 | 第55-57页 |
| ·对于现有的资源运用的不足 | 第57-59页 |
| ·教育工作者的精力和时间的有限 | 第59-61页 |
| ·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和进步带来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足 | 第61-63页 |
|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有利条件 | 第63-68页 |
| ·有强力的理论知识作为后盾和借鉴 | 第63-64页 |
| ·硬件条件和资源的日益进步和完善 | 第64-67页 |
| ·新时期的时间契机和大环境的适宜 | 第67-68页 |
| 5 实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路径 | 第68-86页 |
| ·提高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 第68-72页 |
|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辅导员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 第72-74页 |
| ·优化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 第74-81页 |
| ·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 | 第81-86页 |
| 结论 | 第86-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