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于ADABOOST算法的目标检测技术 | 第15-30页 |
·经典方法概述与 ADABOOST 算法的选取 | 第15-17页 |
·矩形特征及积分图 | 第17-20页 |
·矩形特征 | 第17-19页 |
·积分图 | 第19-20页 |
·AdaBoost 算法的简单介绍 | 第20-21页 |
·样本的构建 | 第21-23页 |
·分类器的训练 | 第23-29页 |
·弱分类器 | 第23-25页 |
·强分类器 | 第25-27页 |
·级联分类器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FPGA+ARM的高速图像数据采集处理平台 | 第30-56页 |
·CMOS 图像传感器硬件电路设计及功能介绍 | 第30-36页 |
·OV6620 图像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 | 第30-32页 |
·OV6620 驱动时序 | 第32页 |
·SCCB 总线协议的时序分析 | 第32-36页 |
·SCCB 总线协议的时序分析 | 第33-34页 |
·SCCB 总线协议的时序分析 | 第34-36页 |
·FPGA 控制模块电路设计及功能介绍 | 第36-43页 |
·电源模块 | 第36页 |
·时钟模块 | 第36-37页 |
·程序下载电路 | 第37-38页 |
·OV6620 电路 | 第38页 |
·FPGA 工作流程 | 第38-43页 |
·FIFO 缓存探测器数据仿真 | 第40页 |
·SRAM 读写模块仿真 | 第40-41页 |
·灰度值预处理模块仿真 | 第41-43页 |
·ARM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43-44页 |
·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的建立 | 第44-49页 |
·嵌入式系统的介绍 | 第44-46页 |
·交叉编译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46页 |
·引导程序的移植 | 第46-49页 |
·BOOTLOADER 引导程序 | 第46-47页 |
·U-BOOT 的介绍 | 第47-48页 |
·U-BOOT 的启动过程 | 第48-49页 |
·U-BOOT 的移植 | 第49页 |
·LINUX 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49-55页 |
·LINUX 内核的移植 | 第49-53页 |
·根文件系统的移植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基于OPENCV的实时人脸检测算法的实现 | 第56-63页 |
·OPENCV 简介 | 第56页 |
·人脸分类器的训练 | 第56-58页 |
·样本的创建 | 第56-57页 |
·分类器的训练 | 第57-58页 |
·OPENCV 在 ARM 平台上的移植 | 第58-60页 |
·基于 OPENCV 的人脸检测 | 第60页 |
·实验结果及结论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63页 |
·工作的不足及下一步的工作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