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9-17页 |
| ·公司治理的内涵 | 第9-10页 |
| ·董事会治理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寻租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案 | 第17-2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及相关概念概述 | 第21-35页 |
| ·董事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及相关假设前提 | 第21-24页 |
| ·董事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 ·几个基本假设前提 | 第23-24页 |
| ·寻租理论概述 | 第24-26页 |
| ·租金的演进 | 第24页 |
| ·寻租的内涵 | 第24-26页 |
| ·国有企业的概述 | 第26-35页 |
| ·国有企业的界定 | 第26-27页 |
| ·国有企业的性质 | 第27页 |
| ·国有企业租金来源 | 第27-28页 |
| ·国有企业董事寻租的特点 | 第28页 |
| ·国有企业的分类 | 第28-35页 |
| 第三章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下董事寻租方式分析 | 第35-45页 |
|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寻租方式分析 | 第35-38页 |
| ·在职消费方式寻租 | 第35-36页 |
| ·偷税漏税方式寻租 | 第36-37页 |
| ·行政晋升方式寻租 | 第37-38页 |
| ·垄断方式寻租 | 第38页 |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寻租方式分析 | 第38-43页 |
| ·关联方交易方式寻租 | 第39-40页 |
| ·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方式寻租 | 第40-41页 |
| ·盈余管理方式寻租 | 第41-43页 |
| ·国有控股非上市公司董事寻租方式分析 | 第43-45页 |
| ·转让国有资产方式寻租 | 第43-44页 |
| ·企业改制方式寻租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下董事寻租成本收益分析及寻租原因解析 | 第45-55页 |
|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下董事寻租成本收益分析 | 第45-49页 |
| ·国有独资公司寻租成本收益分析 | 第45-47页 |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寻租成本收益分析 | 第47-48页 |
| ·国有控股非上市公司寻租成本收益分析 | 第48-49页 |
| ·国有企业董事寻租行为原因分析 | 第49-53页 |
| ·正式制度不健全 | 第49-53页 |
| ·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非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之间董事寻租特点比较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治理国有企业董事寻租行为的对策分析 | 第55-63页 |
| ·健全正式制度 | 第55-61页 |
| ·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 第55页 |
| ·完善董事会独立董事制度 | 第55-56页 |
| ·完善董事会激励机制,健全董事绩效考核制度 | 第56-59页 |
| ·完善董事约束机制,建立董事问责制度 | 第59-60页 |
|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 第60-61页 |
| ·加强非正式制度的建设 | 第61-63页 |
| ·建立健全健康的董事会文化 | 第61-62页 |
| ·构建理性经济人的道德规范体系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