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沟通的理论分析 | 第19-2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高校危机 | 第19-20页 |
·危机沟通 | 第20页 |
·新媒体 | 第20-21页 |
·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危机阶段管理理论 | 第21页 |
·危机传播理论 | 第21-22页 |
·新媒体的时代特征及对高校危机的新特征 | 第22-24页 |
·新媒体的时代特征 | 第22-23页 |
·新媒体的时代高校危机的新特征 | 第23-24页 |
第3章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沟通的实证研究 | 第24-35页 |
·危机管理角度的H高校罢餐事件回顾 | 第24-28页 |
·第一阶段——危机潜伏期 | 第25-26页 |
·第二阶段——危机突发期 | 第26-27页 |
·第三阶段——危机蔓延期 | 第27-28页 |
·第四阶段——危机恢复期 | 第28页 |
·H高校罢餐事件中各阶段的危机沟通分析 | 第28-32页 |
·潜伏期的沟通分析 | 第28-29页 |
·突发期的沟通分析 | 第29-30页 |
·蔓延期的沟通分析 | 第30-32页 |
·恢复期的沟通分析 | 第32页 |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沟通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潜伏期:立体直播与传统信息闭塞环境的矛盾 | 第32-33页 |
·突发期:融合延展与传统沟通时空合一的矛盾 | 第33页 |
·蔓延期:多元快捷与传统沟通手段单一的矛盾 | 第33页 |
·恢复期:双权威化与传统单向官方发布的矛盾 | 第33-35页 |
第4章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4页 |
·新媒体对高校传统危机沟通意识和理念的挑战 | 第35-36页 |
·危机意识淡薄:对新媒体时代潜伏期网络舆情的异常无动于衷导致危机突发 | 第35-36页 |
·沟通观念偏颇:对新媒体时代平等互动的要求充耳不闻导致危机升级 | 第36页 |
·新媒体对高校传统组织机构运作的挑战 | 第36-39页 |
·传统科层制行政体系下的沟通渠道堵塞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快速流动 | 第36-38页 |
·危机信息管理机构和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多向流动 | 第38-39页 |
·传统的危机信息发布渠道不畅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对突发期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 第39页 |
·新媒体对高校传统信息应对方式的挑战 | 第39-44页 |
·传统封锁消息的方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对潜伏期信息高度开放的要求 | 第40页 |
·传统沟通的时空合一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对突发期信息及时互动的要求 | 第40-41页 |
·传统沟通的手段单一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对蔓延期信息公开引导的要求 | 第41-43页 |
·传统信息的官方发布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对恢复期信息公众甄别的要求 | 第43-44页 |
第5章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沟通完善的策略选择 | 第44-51页 |
·强化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沟通意识 | 第44页 |
·全员+全程:强化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沟通意识 | 第44-45页 |
·树立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危机意识 | 第44-45页 |
·形成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沟通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理念 | 第45页 |
·横纵+内外:建立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信息立体化沟通体系 | 第45-47页 |
·纵横向沟通 | 第45-46页 |
·校内外沟通 | 第46-47页 |
·信息+专业:优化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沟通组织机构 | 第47-49页 |
·建立高校危机信息管理系统 | 第47-48页 |
·设置危机管理学科,培养专业人才 | 第48页 |
·完善信息公开和发言人制度 | 第48-49页 |
·平台+机制:探寻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应对有效方式 | 第49-51页 |
·潜伏期: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 第49页 |
·突发期:加强技术力量投入 | 第49-50页 |
·蔓延期:运用多样化沟通手段 | 第50页 |
·恢复期:建立答疑和监督小组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