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7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理论 | 第19-23页 |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内涵 | 第19-20页 |
·城镇化的涵义 | 第19-20页 |
·经济发展的涵义 | 第20页 |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 | 第20-23页 |
·同步城镇化或适度城镇化 | 第20-21页 |
·过度城镇化或超前城镇化 | 第21页 |
·滞后城镇化或低度城镇化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和特征 | 第23-28页 |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 | 第23-25页 |
·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城镇化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城镇化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征 | 第25-28页 |
·我国改革开放前城镇化发展的特征 | 第25-26页 |
·我国改革开放后城镇化发展的特征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 第28-40页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29页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28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29页 |
·协调性评价 | 第29-33页 |
·评价指标的类型一致化和无量钢化 | 第29页 |
·评价方法 | 第29-33页 |
·结果计算 | 第33-36页 |
·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综合水平 | 第33-35页 |
·我国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静态和动态综合协调系数 | 第35-36页 |
·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协调系数等级划分 | 第36-37页 |
·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述评 | 第37-38页 |
·我国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特征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影响我国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 | 第40-43页 |
·体制制约因素 | 第40-41页 |
·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 第41页 |
·其他制约因素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43-47页 |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对策及建议 | 第43-45页 |
·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