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镇扬地区制造业同构状况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问题的由来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问题的由来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关于产业同构现象的研究 | 第8-9页 |
·关于产业同构影响的研究 | 第9-10页 |
·关于产业同构成因的研究 | 第10-11页 |
·文献评述 | 第11-12页 |
·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2 范畴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相关范畴 | 第16-18页 |
·产业同构的定义 | 第16页 |
·产业同构的测度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对象范围-制造业的界定 | 第17-18页 |
·区域分工和贸易理论 | 第18-19页 |
·产业同构与产业分工关系理论 | 第19-21页 |
3 宁镇扬发展概况与制造业同构现状分析 | 第21-31页 |
·宁镇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21-22页 |
·宁镇扬地区制造业同构现状 | 第22-30页 |
·宁镇扬三市制造业结构比较 | 第22-24页 |
·宁镇扬制造业的相似性系数分析 | 第24-25页 |
·宁镇扬制造业的区位熵分析 | 第25-26页 |
·宁镇扬制造业产品层面同构分析 | 第26-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宁镇扬制造业同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8页 |
·影响因素假设 | 第31-33页 |
·地区行政垄断 | 第31页 |
·外向投资水平 | 第31-32页 |
·国际贸易参与程度 | 第32页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32-33页 |
·消费水平差异 | 第33页 |
·资源禀赋和地理距离 | 第33页 |
·模型的设立 | 第33-34页 |
·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 第34-35页 |
·模型检验及其结果 | 第35-37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5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38-41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38页 |
·政策建议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