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导论 | 第6-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县域经济研究综述 | 第7-8页 |
·县域企业行为研究综述 | 第8-9页 |
·文献述评 | 第9页 |
·基本假设及假说 | 第9-10页 |
·基本假设 | 第9页 |
·基本假说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体系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框架 | 第1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县域、县域经济的定义 | 第13-14页 |
·企业、企业行为的定义 | 第14-15页 |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县域发展理论 | 第15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5-16页 |
·企业理论 | 第16-17页 |
·企业行为理论 | 第17-18页 |
3 封闭条件下县域企业的行为研究 | 第18-22页 |
·封闭条件的内涵 | 第18-19页 |
·双重封闭条件下的县域企业行为 | 第19-20页 |
·双重封闭阶段——体制封闭下的县域企业行为 | 第19页 |
·双重封闭阶段——空间封闭下的县域企业行为 | 第19-20页 |
·单一封闭条件下的县域企业行为 | 第20-22页 |
·单一封闭阶段一一体制转型下的县域企业行为 | 第20-21页 |
·单一封闭阶段——空间封闭下的县域企业行为 | 第21-22页 |
4 有限开放条件下县域企业的行为研究 | 第22-26页 |
·有限开放条件的内涵 | 第22页 |
·有限开放条件下县域内部视角的企业行为 | 第22-23页 |
·有限开放条件下县际关系视角的企业行为 | 第23-24页 |
·有限开放条件下县市关系视角的企业行为 | 第24-26页 |
·城市与县域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 | 第25页 |
·城市对县域企业产生极化效应 | 第25-26页 |
5 开放条件下县域企业的行为研究 | 第26-29页 |
·开放条件的内涵 | 第26页 |
·开放条件下县域市场的外资引入 | 第26-27页 |
·外资促进县域企业的技术创新 | 第26-27页 |
·外资对县域企业的挤出效应 | 第27页 |
·县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要素流动 | 第27-29页 |
·国外企业对县域市场的产品输入 | 第28页 |
·县域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产品输出 | 第28-29页 |
6 县域企业的行为变迁规律 | 第29-33页 |
·县域企业行为变迁的规律总结 | 第29-31页 |
·企业行为性质的变迁——政治、社会行为向纯粹经济行为的转移 | 第29页 |
·企业行为空间的变迁——县域内部市场向国内、国际市场的转移 | 第29-30页 |
·企业投资结构的变迁——农业领域向非农领域的转移 | 第30页 |
·企业融资渠道的变迁——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的转移 | 第30页 |
·企业发展模式的变迁——生产一体化向专业化的转移 | 第30-31页 |
·县域企业行为变迁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市场调节的不完全性 | 第31页 |
·企业行为短期化倾向突出 | 第31-32页 |
·本土企业民族品牌的流失 | 第32页 |
·企业出口结构的不平衡 | 第32-33页 |
7 县域企业行为变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3-40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33-34页 |
·县域企业行为变迁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势分析 | 第34-37页 |
·县域企业的经济发展趋势 | 第34-37页 |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趋势 | 第37页 |
·县域企业行为变迁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37-40页 |
8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0页 |
·基于县域企业行为变迁的政策建议 | 第40-42页 |
·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 | 第40页 |
·规范政府行为 | 第40-41页 |
·发挥政府在民族企业品牌保护中的作用 | 第41页 |
·优化出口贸易整体结构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