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黑烟净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吸收液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插图索引 | 第8-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 | 第14-15页 |
·黑烟的产生 | 第15-16页 |
·黑烟中炭黑粒子的危害 | 第16-17页 |
·黑烟净化技术现状 | 第17-19页 |
·干法除尘技术 | 第17-18页 |
·湿法除尘技术 | 第18-19页 |
·表面活性剂的引入 | 第19页 |
·表面活性剂概述 | 第19-28页 |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及分类 | 第19-22页 |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 第20页 |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第20-22页 |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 第22-26页 |
·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 | 第22-23页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 第23页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 第23-24页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 第24页 |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 第24-25页 |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 第25-26页 |
·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疏水基的结构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 | 第27页 |
·亲水基的结构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添加剂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 | 第28页 |
·论文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2章 表征实验与研究 | 第30-53页 |
·炭黑的表征实验 | 第30-36页 |
·炭黑颗粒的堆密度与真密度 | 第30页 |
·炭黑颗粒的安息角 | 第30-32页 |
·炭黑颗粒的粒径分布 | 第32-33页 |
·炭黑颗粒的比表面积 | 第33页 |
·炭黑颗粒的XRD分析 | 第33-34页 |
·炭黑颗粒的电镜分析 | 第34-35页 |
·炭黑颗粒的FTIR分析 | 第35-36页 |
·炭黑颗粒表面电荷分析 | 第36页 |
·表面活性参数的测定 | 第36-51页 |
·实验所用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36-38页 |
·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的测定 | 第38-42页 |
·SDBS的CMC测定 | 第38-39页 |
·CTAB的CMC的测定 | 第39页 |
·AEO-9的CMC的测定 | 第39-40页 |
·TX-10的CMC的测定 | 第40页 |
·温度对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40-41页 |
·pH值对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无机盐对SDBS的影响实验 | 第42-45页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SDBS的影响实验 | 第45-47页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SDBS的影响实验 | 第47-49页 |
·絮凝剂对SDBS的影响实验 | 第49-51页 |
·絮凝剂对SDBS复配溶液的影响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炭黑的吸收实验 | 第53-60页 |
·单独SDBS溶液对炭黑的吸附实验 | 第53-55页 |
·无机盐对SDBS溶液吸附的影响 | 第55-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炭黑颗粒的模拟沉降实验 | 第60-66页 |
·絮凝剂对复配表面活性剂沉降实验的影响 | 第60-62页 |
·无机盐对复配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沉降实验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