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C4途径关键酶基因(PPDK、NADP-ME)的克隆及PPDK、PEPC在拟南芥中的表达分析

致谢第1-5页
目录第5-10页
摘要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3页
   ·C_4光合作用途径与C3光合作用途径的比较第12-18页
     ·C_4植物及其光合优势第13-14页
     ·C3植物中的“C_4特性”及C_4微循环第14-15页
     ·单细胞类C_4光合途径第15-16页
     ·影响C_3植物中C_4途径酶活性表达的因素第16-17页
       ·环境因子的影响第16页
       ·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6-17页
       ·不同基因型的影响第17页
     ·C_3植物中表达C_4途径的生物学意义第17-18页
   ·C_4光合途径关键酶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及光合生理研究进展第18-27页
     ·PPDK(丙酮酸磷酸二激酶)第18-21页
     ·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第21-24页
     ·NADP-ME(依赖于NADP的苹果酸酶)第24-27页
     ·其它C_4途径酶第27页
       ·NADP-MDH第27页
       ·PEP-CK第27页
   ·拟南芥生物学特性及遗传转化进展第27-28页
     ·拟南芥生物学特性第27页
     ·拟南芥转基因研究进展第27-28页
     ·C_4基因转拟南芥与C_4基因转小麦的关系第28页
   ·转基因拟南芥分子鉴定第28-30页
     ·Southern blot第28-29页
     ·荧光定量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9-30页
       ·技术原理第29页
       ·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第29-30页
     ·Western blot第30页
   ·光合及酶活生理指标则定第30-31页
     ·光合则定第30-31页
       ·氧电极和光合仪测定光合速率各自的特点第30-31页
       ·氧电极和光合仪测定光合速率的区别第31页
     ·酶活则定第31页
       ·PPDK酶活则定原理第31页
       ·PEPC酶活则定原理第31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第31-32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1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31-32页
   ·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二章 PPDK和NADP-ME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第33-49页
   ·材料和方法第33-38页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33页
     ·RNA提取与PCR扩增第33-35页
       ·玉米总RNA提取第33-34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第34页
       ·反转录第34页
       ·引物设计第34-35页
       ·PCR扩增第35页
     ·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测定第35-38页
       ·PCR产物回收第35-36页
       ·回收片段的连接第36页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6-37页
       ·目的片段DNA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第37页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第37页
       ·PCR和酶切鉴定第37-38页
       ·序列测序和比较分析第38页
       ·分子系统进化和蛋白质的功能位点分析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7页
     ·玉米C_4型PPDK基因第38-44页
       ·PPDK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第38-40页
       ·PPDK基因的的序列同源性检索第40-43页
       ·PPDK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第43页
       ·PPDK编码蛋白的结构域第43-44页
     ·玉米C_4型NADP-ME基因第44-47页
       ·NADP-M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第44-46页
       ·NADP-ME基因的序列同源性检索分析第46-47页
       ·NADP-ME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第47页
       ·NADP-ME基因的蛋白质结构域第47页
   ·讨论第47-49页
第三章 PPDK、NADP-ME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PPDK、PEPC基因转化拟南芥第49-62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5页
     ·拟南芥及其培养第49-50页
     ·菌株与质粒第50页
     ·酶及试剂第5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0页
     ·植物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转化第50页
     ·拟南芥转化第50-51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0-51页
       ·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冻融转化第51页
       ·PCR验证及菌种保存第51页
       ·拟南芥转化第51页
     ·拟南芥转化株的遗传分析第51-53页
       ·拟南芥T_1代种子的筛选第51-52页
       ·转基因拟南芥PCR鉴定第52页
       ·T_1代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PCR检测第52-53页
       ·纯合株系的筛选第53页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杂交鉴定第53-55页
       ·DNA提取及转膜第53-54页
       ·探针制备第54页
       ·杂交第54-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60页
     ·米C_4型PPDK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5-56页
     ·米C_4型NADP-ME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6-58页
     ·纯合株系的筛选第58-59页
       ·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转化第58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PPT筛选第58-59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PCR检测第59页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Southern blot分析第59-60页
   ·讨论第60-62页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0页
     ·拟南芥培养及转化第60-61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第61页
     ·转基因的遗传效应第61-62页
第四章 玉米C_4型PPDK、PEPC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分析和生理差异第62-75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7页
     ·植物材料第62-63页
     ·质粒第63页
     ·生化试剂第63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半定量RT-PCR分析第63-64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荧光定量PCR第64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Western blot第64-66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SDS-PAGE凝胶电泳第64-65页
       ·Western blot第65-66页
     ·转基因拟南芥现蕾期的PPDK及PEPC酶活性检测第66-67页
     ·转基因拟南芥现蕾期净光合速率测定第67页
   ·结果与分析第67-72页
     ·T_3代转基因拟南芥半定量RT-PCR第67页
       ·PPDK基因的半定量RT-PCR第67页
       ·PEPC基因的半定量RT-PCR第67页
     ·T_3代转基因拟南芥的PPDK和PEPC酶活分析第67-68页
     ·T_3代转基因拟南芥的光合速率分析第68页
     ·T_4代转基因拟南芥的荧光定量PCR第68-70页
       ·熔解曲线分析第68-69页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69-70页
       ·PPDK、PEPC基因的荧光定量结果分析第70页
     ·T_4代转基因拟南芥的Western blot分析第70-71页
       ·T_4代转玉米PPDK、PEPC基因拟南芥的SDS-PAGE电泳第70-71页
       ·T_4代转PPDK和PEPC基因拟南Western blot分析第71页
     ·T_4代转基因拟南芥株系酶活及光合速率第71-72页
   ·讨论第72-75页
     ·基因表达第72-73页
     ·荧光定量PCR第73页
     ·酶活和光合速率第73-74页
     ·转光合酶基因拟南芥光合速率増强的机理第74页
     ·共表达研究第74-75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75-77页
   ·全文结论第75-76页
   ·研究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91页
英文摘要第91-94页
作者简历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适性玉米杂交种抗逆稳产生理机制研究
下一篇:酚酸类物质与牡丹试管苗生根及褐化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