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论“诉调对接”机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章 “诉调对接”机制的基本界定第12-21页
 第一节 “诉调对接”机制的基本概念第12-16页
  一、 “诉调对接”机制的内涵解析第12-13页
  二、 ADR 的兴起与“诉调对接”机制的产生第13-15页
  三、 “诉调对接”机制的目的分析第15-16页
 第二节 确立诉调对接机制的法律依据及现实意义第16-18页
  一、 法律依据第16页
  二、 现实意义第16-18页
 第三节 国外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第18-21页
  一、 日本的调停制度第18-19页
  二、 美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第19-20页
  三、 德国的起诉前强制调解制度第20-21页
第二章 “诉调对接”机制运行状况考察第21-31页
 第一节 “诉调对接”机制的背景分析第21-23页
  一、 “诉调对接”机制的运行环境第21页
  二、 “诉调对接”机制的合理性第21-23页
 第二节 “诉调对接”机制的指导思想与实施现状第23-27页
  一、 “诉调对接”机制的指导思想第23-24页
  二、 “诉调对接”机制的运行模式及流程第24-25页
  三、 “诉调对接”机制的实施现状第25-27页
 第三节 “诉调对接”机制的积极效应第27-28页
  一、 “诉调对接”机制遵循了自愿原则第27页
  二、 “诉调对接”机制具有高效性第27页
  三、 “诉调对接”机制具有保密性第27-28页
 第四节 “诉调对接”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困境第28-31页
  一、 “诉调对接”机制的施行缺乏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撑第28页
  二、 “诉调对接”机制的角色有待提高及明确第28-29页
  三、 适用“诉调对接”机制范围较窄有待完善第29页
  四、 “诉调对接”机制参与主体较少第29页
  五、 “诉调对接”机制存在的其他问题第29-31页
第三章 “诉调对接”机制的完善与展望第31-41页
 第一节 “诉调对接”机制的价值与角色再定位第31-36页
  一、 “诉调对接”机制的价值再探究第31-33页
  二、 “诉调对接”机制的角色再定位第33-36页
 第二节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的对策与建议第36-41页
  一、 完善立法制度建设第36-37页
  二、 延伸诉调对接范围第37-38页
  三、 完善考评激励机制第38页
  四、 强化部门沟通协作第38-39页
  五、 加强投入保障力度第39-40页
  六、 健全监督机制第40-41页
小结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IV-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民事诉讼法证明妨碍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下一篇:基于FPGA的GPS基带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