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概述 | 第11-12页 |
| ·旧桥评估方法分类 | 第12-16页 |
| ·外观调查评定法 | 第13页 |
| ·基于桥梁设计规范的方法 | 第13-14页 |
| ·荷载试验评定法 | 第14-15页 |
| ·基于结构可靠度理论的方法 | 第15页 |
| ·桥梁评估专家系统法 | 第15-16页 |
| ·配筋混凝土旧桥承载能力评估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我国配筋混凝土旧桥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 第16-17页 |
| ·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估配筋混凝土旧桥承载能力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旧桥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 | 第21-49页 |
| ·混凝土旧桥承载能力检算公式的变换 | 第21页 |
| ·承载能力折减系数的确定 | 第21-43页 |
|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21-25页 |
| ·应变协调分析法判断构件破坏形态简介 | 第25-28页 |
| ·预应力混凝土旧桥承载能力评估层次模型 | 第28-32页 |
| ·预应力混凝土旧桥承载能力影响因素的等级确定 | 第32-40页 |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40-43页 |
| ·截面折减系数的确定 | 第43-46页 |
| ·混凝土结构截面折减系数ξ_c的确定 | 第44-45页 |
| ·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截面折减系数的确定 | 第45-46页 |
| ·活载影响修正系数的确定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第三章 杭州市霞湾桥承载能力评估 | 第49-75页 |
| ·工程概况 | 第49-54页 |
| ·桥梁结构特点 | 第49-51页 |
| ·主道桥原桥施工方法 | 第51页 |
| ·主道桥拆桥方案 | 第51-54页 |
| ·辅道桥承载能力影响因素检测结果 | 第54-58页 |
| ·结构损伤因素检测 | 第54页 |
| ·混凝土因素检测 | 第54-56页 |
| ·预应力筋及普通钢筋锈蚀检测 | 第56-57页 |
| ·固有模态参数测试 | 第57-58页 |
| ·预应力混凝土旧桥的技术状况模糊评价 | 第58-61页 |
| ·折减系数各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58页 |
| ·影响因素等级评判 | 第58-59页 |
| ·桥梁结构技术状况模糊综合评定 | 第59-61页 |
| ·结构检算及承载能力评定 | 第61-68页 |
| ·荷载组合 | 第61页 |
| ·杆系有限元模型 | 第61-63页 |
| ·结构检算及承载能力评定 | 第63-68页 |
| ·龙门吊试吊检测 | 第68-73页 |
| ·试吊检测方案 | 第68-72页 |
| ·试吊监测结果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第四章 预应力连续旧桥拆除中的承载力分析 | 第75-85页 |
| ·工程概况 | 第75-76页 |
| ·预应力筋应力传递长度计算 | 第76-79页 |
| ·先张法预应力粘结锚固体系 | 第76-77页 |
| ·切断锚头后的后张法预应力筋回缩量测量 | 第77-78页 |
| ·切断后的后张法预应力筋传递长度计算 | 第78-79页 |
| ·拆桥施工过程仿真模拟 | 第79-81页 |
| ·单元及节点的建立 | 第79页 |
| ·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79-80页 |
| ·开裂模型的建立 | 第80页 |
| ·荷载的施加 | 第80-81页 |
| ·放张后残余预应力的影响分析 | 第81-83页 |
| ·挠度分析 | 第81-82页 |
| ·应变分析 | 第82-83页 |
| ·承载力分析 | 第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结论 | 第85-86页 |
| ·展望 | 第86-87页 |
| 附录:应变协调方法的MATLAB程序 | 第87-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