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激光传输模拟仿真软件的研发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高功率激光的应用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激光传输理论 | 第17-31页 |
| ·激光光束传播理论 | 第17-21页 |
| ·光束的表示方法 | 第17-18页 |
| ·光束的衍射传播 | 第18-19页 |
| ·角谱传播 | 第19-21页 |
| ·基本传输方程的推导 | 第21-25页 |
| ·物理模型 | 第25-27页 |
| ·宽带激光脉冲传输特性 | 第27-28页 |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8-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软件结构设计及码源说明 | 第31-43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总体结构 | 第31-32页 |
| ·界面设计 | 第32-33页 |
| ·数据结构设计 | 第33-37页 |
| ·元器件类继承结构 | 第33-34页 |
| ·光束源类继承结构 | 第34-35页 |
| ·图数据类继承结构 | 第35页 |
| ·界面图类继承结构 | 第35-36页 |
| ·窗口部件类继承结构 | 第36页 |
| ·其他主要支撑类 | 第36-37页 |
| ·参数设置界面与类参数的对接 | 第37-38页 |
| ·数据的统计和光束质量的描述 | 第38-39页 |
| ·代码目录 | 第39页 |
| ·程序的编译和后续开发 | 第39-41页 |
| ·编译 | 第39-40页 |
| ·新元器件的开发 | 第40-41页 |
| ·实现运算过程监控的机制 | 第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4章 光学元器件功能及实例测试 | 第43-51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光源 | 第43页 |
| ·介质 | 第43-46页 |
| ·线性介质 | 第43-44页 |
| ·非线性介质 | 第44-46页 |
| ·元器件功能 | 第46-47页 |
| ·透镜 | 第46页 |
| ·时域展宽/压缩器 | 第46页 |
| ·波纹像差调制器 | 第46-47页 |
| ·高斯噪声调制器 | 第47页 |
| ·其他元器件功能 | 第47页 |
| ·高斯光束的衍射 | 第47-48页 |
| ·光纤中自陡峭效应下的孤子传输 | 第48-49页 |
| ·频谱等效扩展功能测试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软件功能说明 | 第51-61页 |
| ·软件的安装和运行 | 第51页 |
| ·软件操作说明 | 第51-52页 |
| ·主窗口简介 | 第51页 |
| ·设置存储相关参数 | 第51-52页 |
| ·主要功能使用说明 | 第52页 |
| ·“设计”模式下的功能和操作 | 第52-57页 |
| ·界面简介 | 第52-54页 |
| ·光路设计 | 第54页 |
| ·放置器件后关键参数设置 | 第54-55页 |
| ·如何修改、保存光路参数 | 第55-56页 |
| ·如何启动模拟运算 | 第56页 |
| ·说明 | 第56-57页 |
| ·“结果”模式下的功能和操作 | 第57-60页 |
| ·界面简介 | 第57-58页 |
| ·如何查看模拟运算的结果 | 第58页 |
| ·如何查看频谱分布 | 第58页 |
| ·如何查看更细致的频谱分布 | 第58-59页 |
| ·如何将所显示的图保存为图像格式的文件 | 第59页 |
| ·如何将图像对应的数据保存为文本格式 | 第59页 |
| ·对结果图的操作 | 第59页 |
| ·查看当前图形对应的数据文件的路径 | 第59-60页 |
| ·运算结果数据的存储 | 第60页 |
| ·文件格式说明 | 第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