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路基三背”沉降的原因 | 第11-14页 |
·“路基三背”沉降的危害 | 第14页 |
·“路基三背”沉降的综合防治措施 | 第14-17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高流态粉煤灰稠度试验研究 | 第19-31页 |
·原材料性能分析 | 第19-25页 |
·粉煤灰 | 第19-23页 |
·水泥 | 第23-24页 |
·外加剂 | 第24页 |
·水 | 第24-25页 |
·高流态粉煤灰稠度特性指标的研究 | 第25-28页 |
·稠度试验和施工稠度的确定 | 第25-26页 |
·稠度与用水量的关系 | 第26-28页 |
·外加剂对稠度的影响 | 第28页 |
·高流态粉煤灰凝结时间研究 | 第28-30页 |
·高流态粉煤灰凝结时间试验 | 第29-30页 |
·凝结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高流态粉煤灰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 第31-51页 |
·高流态粉煤灰浆体强度形成机理 | 第31-35页 |
·粉煤灰的特性 | 第31页 |
·粉煤灰在高流态粉煤灰中的行为和作用 | 第31-35页 |
·高流态粉煤灰强度试验研究 | 第35-44页 |
·原材料 | 第35页 |
·高流态粉煤灰硬化浆体抗压强度试验 | 第35-36页 |
·高流态粉煤灰抗压强度与外加剂、水泥掺量的相关关系 | 第36-41页 |
·高流态粉煤灰抗压强度与外掺水量、龄期的相关关系 | 第41-44页 |
·高流态粉煤灰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 第44-50页 |
·原材料及实验方案 | 第44-45页 |
·高流态粉煤灰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 第45-46页 |
·高流态粉煤灰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高流态粉煤灰的干缩和固结特性试验 | 第51-66页 |
·高流态粉煤灰硬化浆体固结压缩试验 | 第51-57页 |
·实验方案 | 第51-52页 |
·高流态粉煤灰固结压缩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52-57页 |
·高流态粉煤灰浆体干缩试验 | 第57-65页 |
·高流态粉煤灰浆体收缩类型和原因 | 第57-59页 |
·原材料及实验方案 | 第59-60页 |
·高流态粉煤灰干缩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60-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高流态粉煤灰回填路基三背数值模拟 | 第66-84页 |
·概述 | 第66-67页 |
·国内外路基三背回填研究现状 | 第67-70页 |
·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67-68页 |
·沉降研究现状 | 第68页 |
·土体本构模型研究 | 第68-70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70-82页 |
·Plaxis8.5 有限元程序 | 第70-71页 |
·土体与结构接触界面模型 | 第71-76页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76-79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实体工程与施工指南 | 第84-99页 |
·金沙互通立交区涵背回填概况 | 第84-85页 |
·原材料与配合比 | 第85-86页 |
·原材料 | 第85-86页 |
·配合比 | 第86页 |
·高流态粉煤灰回填路基三背施工工艺 | 第86-91页 |
·施工准备工作 | 第86-87页 |
·与路基的搭接 | 第87页 |
·排水设计 | 第87-88页 |
·分仓 | 第88-89页 |
·拌和 | 第89页 |
·浇筑 | 第89-90页 |
·养护 | 第90-91页 |
·气候影响 | 第91页 |
·高流态粉煤灰回填路基三背施工质量控制 | 第91-92页 |
·工后沉降观测 | 第92-96页 |
·高流态粉煤灰浇筑体现场承载板试验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高流态粉煤灰回填路基三背的综合技术经济评价 | 第99-103页 |
·公路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 | 第99页 |
·高流态粉煤灰涵背回填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 | 第99-102页 |
·高流态粉煤灰涵背回填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 第99-100页 |
·高流态粉煤灰与路基三背常见回填材料路用性能对比分析 | 第100页 |
·高流态粉煤灰与路基三背常用回填材料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进一步研究及展望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8页 |
发表论文 | 第108页 |
科研情况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