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梁桥柔性墩水平力分配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柔性墩水平力分配研究的现状 | 第10-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小结 | 第17-18页 |
| 第2章 柔性墩水平力计算的原理 | 第18-28页 |
| ·柔性墩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 ·柔性墩的刚度和柔度 | 第18-19页 |
| ·变截面柔性墩抗推刚度公式的推导 | 第19-22页 |
| ·变截面柔性墩的抗推刚度 | 第19-20页 |
| ·某一截面段顶部位移δi 和转角θ i 的计算 | 第20-21页 |
| ·多个变截面段柔性墩抗推刚度的计算 | 第21-22页 |
| ·柔性墩刚度的集成 | 第22-24页 |
| ·刚度的并联 | 第22-23页 |
| ·刚度的串联 | 第23页 |
| ·刚度集成 | 第23-24页 |
| ·柔性墩台水平力计算的基本平衡方程 | 第24-25页 |
| ·柔性墩台纵向水平力的类型及其在梁上的分配 | 第25-26页 |
| ·汽车制动力及其在梁上的分配 | 第25-26页 |
| ·温度影响力及其在梁上的分配 | 第26页 |
| ·传统柔性墩水平力计算方法的缺点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柔性墩基桩与土的相互作用 | 第28-36页 |
| ·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 第28-29页 |
| ·基桩与土之间水平荷载与位移的关系 | 第29-30页 |
| ·关于桩与土相互作用的假设 | 第30-31页 |
| ·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 ·集成刚度法在桩土抗推结构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 ·单层基桩抗推刚度的模拟 | 第32-33页 |
| ·两层及多层基桩抗推刚度的模拟 | 第33-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柔性墩水平力计算程序设计 | 第36-57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软件开发的平台 | 第36页 |
| ·程序适用范围 | 第36-37页 |
| ·程序的编制说明 | 第37-38页 |
| ·程序的计算流程图 | 第38页 |
| ·程序使用说明 | 第38-44页 |
| ·程序输出打印结果说明 | 第44页 |
| ·部分情况的处理 | 第44-47页 |
| ·连接墩 | 第44-45页 |
| ·固定支座 | 第45页 |
| ·墩台身抗推刚度折减问题 | 第45-46页 |
| ·几种不常见墩台的截面的处理 | 第46页 |
| ·其它 | 第46页 |
| ·程序的部分 | 第46-47页 |
| ·工程适用性评价 | 第47-56页 |
| ·工程实例 | 第47页 |
| ·手算过程 | 第47-50页 |
| ·电算过程 | 第50-51页 |
| ·计算结果与手算的对比 | 第51-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7-59页 |
| ·总结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