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叶色突变体的类型 | 第10-11页 |
·叶色突变体的产生方法 | 第11-14页 |
·自然诱变 | 第11页 |
·物理化学诱变 | 第11页 |
·T-DNA插入突变 | 第11-12页 |
·转座子插入突变 | 第12-14页 |
·叶色突变体的遗传规律 | 第14页 |
·叶色突变体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 | 第14-18页 |
·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 | 第18-22页 |
·叶绿素生物合成和降解途径中的基因突变 | 第18-19页 |
·叶绿体分化和发育相关基因突变 | 第19-20页 |
·血红素代谢途径的基因突变 | 第20页 |
·编码其它叶绿体蛋白的基因突变 | 第20页 |
·温度变化对叶色突变表达的影响 | 第20-22页 |
·叶色突变体的应用前景 | 第22-23页 |
·叶色变异作为形态标记 | 第22页 |
·叶色突变用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种改良 | 第22-23页 |
·叶色突变体在植物激素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页 |
·叶色突变体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 第23页 |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 | 第23-25页 |
·关于白穗突变体的研究 | 第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4页 |
·温敏叶色突变体T8408突变基因的遗传 | 第28页 |
·温敏叶色突变体T8408的温敏性的鉴定 | 第28页 |
·温敏叶色突变体T8408在不同温度下各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温敏叶色突变体T8408的叶绿体超微结构 | 第29页 |
·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29页 |
·DNA的提取和扩增 | 第29-32页 |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SSR引物以及Indel标记设计 | 第30-31页 |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 | 第31页 |
·电泳检测 | 第31-32页 |
·基因定位 | 第32-34页 |
·初步定位 | 第32页 |
·精细定位 | 第32页 |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目的区段的基因预测及候选基因的鉴定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温敏叶色突变体T8408的表型特征 | 第34-35页 |
·不同温度下野生型与突变体T8408的各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35-38页 |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 第38-39页 |
·温敏叶色突变体T8408的遗传分析 | 第39页 |
·温敏叶色突变体基因wp3的初定位 | 第39-40页 |
·精细定位 | 第40-42页 |
·定位区间内的基因预测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4-46页 |
·叶色突变体的突变类型和遗传特征 | 第44页 |
·温敏叶色突变体的表型特征 | 第44页 |
·温度对叶色表型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与候选基因相关的研究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