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知情购假行为:感知风险、参考群体、购假意愿的影响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绪论 | 第15-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6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0-48页 |
·知情购假 | 第20-22页 |
·假品 | 第20-21页 |
·知情购假 | 第21-22页 |
·感知风险 | 第22-29页 |
·感知风险的定义 | 第22-24页 |
·感知风险的多维度模型 | 第24-27页 |
·感知风险对消费者知情购假意愿的影响 | 第27-29页 |
·感知风险对消费者知情购假行为的影响 | 第29页 |
·感知面子 | 第29-33页 |
·面子 | 第29-31页 |
·感知面子 | 第31-32页 |
·感知面子威胁 | 第32-33页 |
·购假意愿 | 第33-38页 |
·购买意愿的定义 | 第33-34页 |
·购买意愿的特点 | 第34-35页 |
·购买意愿的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购假意愿 | 第36-37页 |
·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间的关系 | 第37-38页 |
·购假行为 | 第38-41页 |
·购买行为的定义 | 第38-39页 |
·购买行为的类型 | 第39-40页 |
·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40页 |
·购假行为 | 第40-41页 |
·参考群体 | 第41-45页 |
·参考群体理论的演化 | 第41-43页 |
·参考群体的影响类型 | 第43-44页 |
·参考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 第44-45页 |
·文献评述 | 第45-48页 |
3. 研究模型与假设 | 第48-55页 |
·研究思路 | 第48页 |
·研究变量定义 | 第48-50页 |
·感知风险的定义与操作化定义 | 第49页 |
·参考群体的定义与操作化定义 | 第49-50页 |
·购假意愿的定义与操作化定义 | 第50页 |
·购假行为的定义与操作化定义 | 第50页 |
·研究模型 | 第50-51页 |
·研究假设 | 第51-55页 |
4.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55-63页 |
·研究方法 | 第55-57页 |
·定性法 | 第55-56页 |
·定量法 | 第56-57页 |
·量表来源 | 第57-58页 |
·问卷设计 | 第58页 |
·量表检测 | 第58-60页 |
·预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58页 |
·初次预调查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再次预调查数据分析 | 第59-60页 |
·修正问卷 | 第60页 |
·修正模型维度及假设 | 第60-63页 |
5. 实证分析 | 第63-78页 |
·正式问卷数据收集 | 第63页 |
·正式问卷描述统计 | 第63-64页 |
·正式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第64-65页 |
·假设检验 | 第65-77页 |
·感知风险对购假行为的影响 | 第65-68页 |
·感知风险对购假意愿的影响 | 第68-71页 |
·购假意愿对购假行为的影响 | 第71页 |
·购假意愿的中介作用 | 第71-73页 |
·参考群体的调节作用 | 第73-75页 |
·相关假设验证情况一览表 | 第75-77页 |
·通过假设检验后最终模型 | 第77-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2页 |
·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研究启示 | 第79-80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80页 |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 | 第88-93页 |
后记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