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钢框架—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研究背景第12-16页
   ·钢板剪力墙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6-21页
     ·钢板剪力墙的发展和应用第16-18页
     ·钢板剪力墙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21-22页
     ·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基本概念的提出第21-22页
     ·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的结构形式第22页
     ·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的研究现状第22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工作第22-24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23-24页
第2章 框架—剪力墙侧移刚度计算原理第24-30页
   ·概述第24页
   ·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原理第24-25页
   ·结构侧移刚度的概念及基本计算原则第25-29页
     ·结构侧移刚度的概念第25页
     ·结构侧移刚度的计算原理第25-26页
     ·结构侧向刚度的计算假定第26页
     ·竖向悬臂梁的变形分析第26-29页
       ·竖向悬臂梁的弯曲侧移变形第26-27页
       ·竖向悬臂梁的剪切侧移变形第27-28页
       ·竖向悬臂梁的总侧移变形第28-29页
       ·弯曲侧移变形与剪切侧移变形的关系第29页
     ·结构侧移变形的基本公式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有限元方法及模型初步选择第30-42页
   ·有限元方法简介第30-31页
     ·有限元方法简介第30页
     ·有限元法的原理第30-31页
     ·有限单元法的步骤第31页
   ·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简介第31-33页
     ·SAP2000简介第31-32页
     ·SAP2000中的基本概念第32页
     ·SAP2000建模基本过程第32-33页
       ·前处理第32页
       ·结构分析计算第32-33页
       ·后处理第33页
   ·基本计算模型及方案选择第33-40页
     ·建筑体系第33页
       ·平面布置第33页
       ·竖向布置第33页
     ·结构的模型建立第33-34页
     ·结构模型的说明第34页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及方案确定第34-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42-62页
   ·模型的建立过程第42-43页
     ·结构模型数据第42页
     ·结构模型荷载统计第42页
     ·结构模型基本假设第42-43页
   ·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第43-59页
     ·时程分析的基本原理第43-45页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及阻尼参数的确定第45-49页
       ·地面运动频谱特性第46-47页
       ·地面加速度峰值第47-48页
       ·地震动持续时间第48页
       ·阻尼参数的确定第48-49页
       ·地震波数量的选择第49页
     ·本文所用地震波的选择第49-51页
     ·时程结果分析第51-58页
       ·结构顶点加速度时程反应分析第51-53页
       ·结构顶点位移与基底剪力时程反应分析第53-56页
       ·结构层间位移分析第56-58页
     ·时程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讨论第58-59页
   ·钢板剪力墙厚度t对整体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结论第62-63页
 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地区农村住宅太阳能供热系统研究
下一篇:对既有建筑空调系统实施Commissioning的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