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区农村住宅太阳能供热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 ·全球能源现状 | 第12-13页 |
| ·我国的能源消费 | 第13-14页 |
|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外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现状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8-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村镇住宅特点及太阳辐射 | 第21-32页 |
| ·河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 第21-22页 |
| ·气候特征 | 第21页 |
| ·建筑热工分区 | 第21-22页 |
| ·农村建筑的耗热量分析 | 第22-28页 |
| ·农村建筑特点 | 第22-23页 |
| ·围护结构耗热量 | 第23-26页 |
| ·农村住宅采暖热负荷 | 第26-28页 |
| ·太阳辐射 | 第28-29页 |
| ·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 | 第28-29页 |
| ·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 第29-31页 |
| ·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 | 第29-30页 |
| ·斜面上的太阳辐射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倾角的优化分析 | 第32-48页 |
| ·影响集热量的因素 | 第32页 |
| ·倾角优化的可行性 | 第32-33页 |
| ·水平面上太阳辐照量的分析计算 | 第33-36页 |
| ·确定计算基准、整理数据 | 第33-34页 |
| ·水平面上总辐射的直射、散射分离 | 第34-36页 |
| ·确立数学模型 | 第36-39页 |
| ·各向同性模型 | 第37页 |
| ·各项异性模型 | 第37-39页 |
| ·结果处理及分析 | 第39-45页 |
| ·各月辐照量与倾角的变化关系 | 第40-41页 |
| ·方位角γ_s=0时的最佳倾角 | 第41-42页 |
| ·方位角γ_s与辐照量的变化关系 | 第42-43页 |
| ·不同γ_s对应的最佳倾角 | 第43-44页 |
| ·最佳倾角下的各月辐照量 | 第44-45页 |
| ·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太阳能采暖、供热水系统方案 | 第48-68页 |
| ·系统形式 | 第48-49页 |
| ·集热系统 | 第49-58页 |
| ·太阳能集热器种类及特点 | 第50-51页 |
| ·集热系统分类 | 第51-53页 |
| ·集热系统设计 | 第53-58页 |
| ·蓄热系统 | 第58-60页 |
| ·采暖系统储热水箱 | 第59-60页 |
| ·供热水水箱 | 第60页 |
| ·室内系统 | 第60-61页 |
| ·室内散热系统分类及特点 | 第60-61页 |
| ·地板辐射采暖形式 | 第61页 |
| ·辅助热源的选择 | 第61-65页 |
| ·辅助热源类型 | 第62-63页 |
| ·辅助热源安装位置 | 第63页 |
| ·辅助热源的经济性比较 | 第63-65页 |
| ·自动控制及保温 | 第65-66页 |
| ·控制系统 | 第65-66页 |
| ·管道保温层厚度 | 第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5章 系统经济性和环境效益分析 | 第68-74页 |
| ·系统经济性分析 | 第68-72页 |
| ·系统成本 | 第68-69页 |
| ·系统节能量 | 第69-70页 |
| ·系统节省费用及投资回收期 | 第70-72页 |
| ·系统减排量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