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抗生素简介 | 第8-9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 | 第8-9页 |
·抗生素残留现状 | 第9-11页 |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 | 第9-10页 |
·抗生素残留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10-11页 |
·对环境的危害 | 第10页 |
·易引起过敏以及变态反应 | 第10页 |
·直接毒性 | 第10-11页 |
·造成人体肠道菌群紊乱 | 第11页 |
·耐药菌群增加 | 第1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抗生素残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微生物检测法 | 第14页 |
·免疫学分析法 | 第14-15页 |
·理化检测法 | 第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实验方法 | 第16-22页 |
·实验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荧光 | 第16-17页 |
·荧光分析法 | 第17-18页 |
·三维荧光(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 第18页 |
·近红外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及数学建模方法 | 第19-22页 |
·实验方法 | 第19页 |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Regression—PLS)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基于三维荧光及近红外的牛奶中土霉素残留检测 | 第22-33页 |
·土霉素(OTC) | 第22-25页 |
·土霉素(OTC)荧光 | 第22-24页 |
·CTMAB浓度的选取及Tris-HCL缓冲液最佳PH的选择 | 第24-2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实验样品 | 第25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26-28页 |
·实验过程 | 第28页 |
·土霉素三维荧光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含土霉素牛奶的三维荧光图 | 第28-29页 |
·土霉素牛奶的三维荧光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土霉素牛奶近红外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含土霉素牛奶的近红外原始光谱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基于三维荧光及近红外的牛奶中四环素残留检测 | 第33-41页 |
·四环素(TC) | 第33-35页 |
·四环素(TC)荧光 | 第33-35页 |
·CTMAB浓度的选取及Tris-HCL缓冲液最佳PH的选择 | 第3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实验样品 | 第36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6页 |
·实验试剂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36页 |
·实验过程 | 第36-37页 |
·四环素牛奶三维荧光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含四环素牛奶的三维荧光图 | 第37页 |
·四环素牛奶三维荧光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3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四环素近红外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含四环素牛奶的近红外原始光谱 | 第39-4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基于三维荧光及近红外的牛奶中金霉素残留检测 | 第41-49页 |
·金霉素(CTC) | 第41-44页 |
·金霉素(CTC)荧光 | 第41-43页 |
·CTMAB浓度的选取及Tris-HCL缓冲液最佳PH的选择 | 第43-4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样品 | 第44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4页 |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44页 |
·实验过程 | 第44-45页 |
·金霉素三维荧光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含金霉素牛奶的三维荧光图 | 第45页 |
·金霉素牛奶三维荧光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4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金霉素近红外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含金霉素牛奶的近红外原始光谱 | 第4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2页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49-51页 |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牛奶当中三种抗生素的残留 | 第49-50页 |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检测牛奶当中三种抗生素的残留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