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1. 导言 | 第18-31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8-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第23-26页 |
·研究对象 | 第23-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研究的内容结构与创新点 | 第26-31页 |
·研究的内容结构 | 第26-2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9-31页 |
2. 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 | 第31-46页 |
·国外关于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 | 第31-37页 |
·国外的土地利用制度与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31-35页 |
·国外产业用地适宜性问题的解决办法 | 第35-37页 |
·国内关于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 | 第37-41页 |
·国内产业用地适宜性研究综述 | 第37-40页 |
·国内产业用地适宜性研究的评价 | 第40-41页 |
·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评述 | 第41-44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41-42页 |
·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 城市规划中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理论及互动关系 | 第46-83页 |
·土地利用的基础理论 | 第46-56页 |
·传统的土地利用理论 | 第46-50页 |
·城市化发展与土地用途转换的模式 | 第50-53页 |
·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 第53-56页 |
·区域产业发展理论 | 第56-69页 |
·近代西方的区域产业发展理论 | 第56-59页 |
·区域产业集聚理论 | 第59-62页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62-64页 |
·我国学者对区域产业集中发展的研究 | 第64-67页 |
·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视角:区域创新理论 | 第67-69页 |
·城市群空间经济理论及其启示 | 第69-76页 |
·城市群空间经济理论的要点 | 第69-70页 |
·城市群空间经济理论所揭示的城市群空间经济实质 | 第70页 |
·城市群空间经济理论对城市产业用地利用的启示 | 第70-76页 |
·城市产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 第76-82页 |
·产业关联与产业规划 | 第76-77页 |
·城市群空间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 第77-78页 |
·城市产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时空关系 | 第78-80页 |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关系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4. 广义生态观与城市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83-95页 |
·广义生态观的内涵剖析 | 第83-85页 |
·现代城市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 | 第83-84页 |
·广义的生态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 第84-85页 |
·广义的城市生态观内涵的拓展及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 第85-90页 |
·广义的城市生态观内涵的拓展 | 第85-87页 |
·广义的城市生态观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 第87-90页 |
·用广义生态观念协调城市规划产业用地布局的思路 | 第90-94页 |
·城市规划产业用地布局应体现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的思想 | 第90-91页 |
·科学开展城市规划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91-92页 |
·规范产业园区内部各种产业用地的配比标准 | 第92页 |
·规划应考虑产业用地布局的动态演变 | 第92-93页 |
·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产业用地的技术规范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5. 单个城市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构想 | 第95-121页 |
·评价的技术基础 | 第95-99页 |
·城市产业用地技术规范 | 第95-97页 |
·城市产业用地适宜性影响因素 | 第97-98页 |
·土地信息管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应用 | 第98-99页 |
·评价方法 | 第99-106页 |
·评价方法概述 | 第99-102页 |
·评价的层次 | 第102页 |
·确定产业用地适宜性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 | 第102-105页 |
·建立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运算模型 | 第105-106页 |
·评价数据体系及其组织说明 | 第106-120页 |
·评价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空间数据库 | 第106-108页 |
·城市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基础数据说明 | 第108-116页 |
·城市产业用地适宜类评价指标 | 第116-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6. 空间视角下城市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121-138页 |
·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城市空间区位因素 | 第121-126页 |
·评价区域城镇体系特征及其发展展望 | 第122-123页 |
·区位分析 | 第123-124页 |
·产业基础及其发展分析 | 第124-126页 |
·空间视角下城市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改进 | 第126页 |
·空间视角下的评价技术路线 | 第126-132页 |
·评价原则确定 | 第126-128页 |
·评价技术步骤 | 第128-132页 |
·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应用 | 第132-136页 |
·区域城市规划中产业用地种类和边界范围确定 | 第132-133页 |
·核实空间区域规划范围内各产业区土地的产业发展用途 | 第133页 |
·评价和完善空间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 第133-134页 |
·区域大型新建产业项目选址确定 | 第134-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7. 城市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应用 | 第138-198页 |
·评价区域现状及评价技术处理 | 第138-149页 |
·评价区域空间区位及产业经济发展简述 | 第138-140页 |
·评价区域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现状与评价技术处理 | 第140-149页 |
·评价区域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过程 | 第149-186页 |
·龙泉驿区产业用地适宜性基本预评价的因素总结分析 | 第149-167页 |
·龙泉驿区产业用地适宜性基本预评价结果 | 第167-170页 |
·龙泉驿区产业用地适宜类评价 | 第170-186页 |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龙泉驿区产业用地规划空间布局 | 第186-197页 |
·评价结果区域产业用地空间布局规划调整中的应用 | 第186-195页 |
·龙泉驿区土地的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经验总结 | 第195-197页 |
本章小结 | 第197-198页 |
8. 城市规划中产业用地适宜性的集约与动态评价 | 第198-217页 |
·城市产业用地适宜性的集约评价 | 第199-203页 |
·产业集中发展区的内部用地结构的一般分析 | 第199-201页 |
·产业集中区地域确定和内部用地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201-203页 |
·产业集中发展区集约和节约用地的评价方法探讨 | 第203-208页 |
·城市产业集中区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内涵与技术路线 | 第203-205页 |
·城镇产业集中发展区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操作 | 第205-208页 |
·城市产业用地适宜性动态评价 | 第208-216页 |
·城市更新中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 第209-212页 |
·城市动态更新中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212-215页 |
·城市更新中产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思考 | 第215-216页 |
本章小结 | 第216-217页 |
参考文献 | 第217-229页 |
附录 | 第229-240页 |
附件一:单个城市产业用地适宜评价技术构想汇总表 | 第229-232页 |
附件二:空间视角下产业用地适宜性再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说明 | 第232-240页 |
后记 | 第240-241页 |
致谢 | 第241-243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