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莪术油纳米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研究

英文名及缩写表第1-13页
中文摘要第13-15页
英文摘要第15-17页
前言第17-26页
 一 模型药物—莪术油的研究概况第17-19页
 二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第19-24页
 三 纳米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优势第24页
 四 本论文的立题目的与设计思路第24-26页
第一章 莪术油纳米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制备第26-44页
 一 材料与仪器第26页
  1 材料第26页
  2 仪器第26页
 二 方法与结果第26-41页
  1 莪术油脂质纳米粒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6-31页
   ·检测波长的建立第27页
   ·色谱条件第27页
   ·方法专属性第27-29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29页
   ·精密度考察第29-30页
   ·回收率考察第30-31页
   ·检测限与定量限第31页
   ·载药纳米粒含量测定第31页
  2 莪术油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第31-41页
   ·制备方法的选择第31-32页
   ·制备工艺考察第32-34页
   ·处方设计及优化第34-37页
   ·正交设计试验第37-38页
   ·处方的进一步优化第38-40页
   ·灭菌方法的选择第40页
   ·制备条件的确定第40-41页
 三 讨论第41-43页
 四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二章 莪术油纳米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制剂学评价第44-55页
 一 材料与仪器第44页
  1 材料第44页
  2 仪器第44页
 二 方法与结果第44-53页
  1 ZTO-NLC分散液的外观第44页
  2 投射电镜法观察NLC的形态第44-45页
  3 ZTO-NLC的粒径大小及分布第45-47页
  4 ZTO-NLC的Zeta电位测定第47-48页
  5 ZTO-NLC包封率和载药量第48-50页
   ·分离方法的选择第48-49页
   ·洗脱条件的确定第49页
   ·柱回收率的测定第49页
   ·测定方法与结果第49-50页
   ·重现性考察第50页
  6 ZTO-NLC的体外释药考察第50-53页
   ·体外释药的测定方法第50页
   ·色谱条件第50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50-51页
   ·回收率和精密度第51页
   ·稳定性试验第51页
   ·测定方法与结果第51-52页
   ·释药机理初步探讨第52-53页
 三 讨论第53-54页
 四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莪术油纳米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冷冻干燥及其特征研究第55-64页
 一 材料与仪器第55页
  1 材料第55页
  2 仪器第55页
 二 方法与结果第55-62页
  1 ZTO-NLC冻干粉的制备第55-57页
   ·冻干保护剂种类的筛选第55-56页
   ·冻干保护剂用量的筛选第56-57页
   ·预冻温度的选择第57页
   ·冻干工艺第57页
  2 冻干纳米粒稳定性考察第57-58页
  3 ZTO-NLC冻干粉的微观形态观察第58-59页
  4 ZTO-NLC冻干粉的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第59-62页
   ·DSC分析第59-61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61-62页
 三 讨论第62-63页
 四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莪术油纳米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大鼠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研究第64-81页
 一 材料与仪器第64页
  1 材料第64页
  2 仪器第64页
  3 实验动物第64页
 二 方法与结果第64-79页
  1 ZTO-NLC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第64-69页
   ·大鼠血浆中吉马酮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4-67页
   ·试验方案第67页
   ·测定与结果第67-69页
  2 ZTO-NLC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第69-79页
   ·大鼠组织中吉马酮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9-74页
   ·测定与结果第74-78页
   ·组织靶向性评价第78-79页
 三 讨论第79-80页
 四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莪术油纳米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初步药效学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第81-92页
 一 材料与仪器第81页
  1 材料第81页
  2 仪器第81页
  3 实验动物第81页
 二 方法与结果第81-91页
  1 ZTO-NLC对移植性肿瘤体内抑制试验研究第81-87页
   ·细胞悬液的制备第81-82页
   ·肿瘤模型建立第82页
   ·检测指标及方法第82-83页
   ·统计学处理第83页
   ·ZTO-NLC对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癌H_(22)瘤株的作用第83-86页
   ·ZTO-NLC对小鼠肝内隧道移植性肝癌H_(22)瘤株的作用第86-87页
  2 ZTO-NLC的初步安全性评价第87-91页
   ·临用前溶液的配制第87页
   ·溶血性试验第87-88页
   ·注射给药部位血管刺激性试验第88-90页
   ·过敏性试验第90-91页
 三 讨论第91页
 四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全文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白英抗肿瘤成分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
下一篇:注射用人参四逆粉针的研究